第90節(1 / 3)

,就算是以後回去,也夠傍身了。

因為擔心他們想家,楊雲清也沒有限製他們都自由,每個人都能輪流放假回祁縣探親,所以出來要三年了,這些人也沒有誰是十分想家的,有哪一個沒有回去過幾次的。

學院那邊雖然規模沒有祁縣的大,但是教的東西和祁縣那邊的學院差不多,而且還是祁縣那邊來的學生負責授課。他們既然能從那麼多人的報名中被選中來到沔陽這邊,就證明他們都是有實力的。而之後他們也果然沒有讓楊雲清失望,他們授課教的十分不錯。

沔陽百姓之前可是比以前祁縣那邊還沒有發展的時候還要窮不少的,現在有了讀書認字的機會了,可不得趕緊抓住?他們以前可是窮的連飯都要吃不上了,年年為稅收擔憂,打死都沒有想到還能有讓家裏孩子去讀書認字的時候。

現在雖然這學院裏麵基本不教四書五經科舉之道那些,但是教那些東西,可都是十分有用的,可不比不認字強?

至於說不送家裏女孩去,那是根本沒有這回事。現在沔陽的老百姓對於楊雲清這歌知州的話都是奉為圭臬的,知州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哪裏還會跟著知州對著幹呢?

雖然現在的學院受資金的限製建的規模不大,但是再過幾年肯定能再多建不少所 ,到那個時候,隻要是沔陽這邊的孩子,都能來這裏讀書認字。

“大人,這是今年審核通過了讀書人的名單。”一個典吏拿著一張紙來找楊雲清說道。

“嗯,我先看一看。”楊雲清說道。

第118章 貸款銀   楊雲清他在沔陽這邊設立了……

楊雲清他在沔陽這邊設立了“助學貸款”, 每年撥出一筆銀子貸款給這邊考科舉的讀書人,讓他們讀書沒有後顧之憂。

既然是貸款,那自然就是要還的, 但是楊雲清為了激勵他們, 規定隻要是考上了秀才,這銀子就隻需要還三分之二, 而且越往上考,還的越少。對於讀書人來說, 他們以後若是不考科舉去賺些銀子比普通百姓自然是容易得多, 因為他們平時讀書的花費大頭其實都是在筆墨紙硯和書籍上, 所以這銀子自然不可能是還不上的。

“貸款”的還款時間楊雲清也給得很寬泛, 借款十年後還款既可。所以這也就注定了在前十年之內州署這邊要一直做“賠本的買賣”,不斷往外拿銀子, 基本是不可能回本的。

因為這個貸款是自貸款人申請之後就會每年一直給他撥銀子的,費用事實上加起來之後也不少,州署這邊雖然有點銀子了但是也不能在這方麵撥太多, 所以貸款人數這邊自然就是要有所限製了。

於是最後楊雲清規定每年有五十個名額,每人每年可以撥十五兩銀子, 至於筆墨紙硯的這類東西, 官府這邊也會按期免費發放, 這樣一來, 這些被選上的讀書人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壓力了, 甚至可以說可以過得很好。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 一個小康水平的家庭一年來有十幾兩銀子就可以過得很舒坦了。而現在官府這邊還會免費發放筆墨紙硯, 這些讀書人花費就更少了。

因為名額難得,楊雲清采取最公平的方法,那就是考試, 考試每年都有,隻要是參加了的,前五十名就可以得到這個名額,考試每年一次,每次名額都是五十個。

沔陽再窮,但是要讀書科舉的讀書人也絕不止五十人。隻是每年能考上的秀才的是寥寥無幾,多數的人都是陪跑者。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名額太多也是白費。雖然這樣說有些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當年楊雲清那一個祁縣,考上了秀才的也不過隻有四五個,而考上了舉人的隻有他一個。現在沔陽這邊情況和祁縣那邊大致也是類似的,這五十人裏麵,最後能考上秀才的,也肯定是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