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朝上陛下要封爵,又沒有人出聲反對,這會兒那幾個原本抱著反對意思的也不好說話了,不然等傳出朝去,說不定就會被編排成他們嫉妒楊大人的功勞,所以才會在眾人都不反對的時候出言反對陛下給楊大人封爵了,這樣依著楊雲清現在在民間的聲望,幾個出言反對的指不得就成了那畫本子裏的奸佞,最後被人人喊打了。
所以縱使這會兒有些人私下裏心思不一,存著反對的意思,但是也不敢開口,內閣的朱首輔還有幾位次輔也都支持,這封爵一事竟就這樣波瀾無驚的成了。
因為楊雲清被封為海國公一事在本朝實在是未有先例,所以這封爵一事傳出去之後,可是在京城掀起不小波瀾,那些勳貴人家,國公侯爺世子的,因為本朝自開國之後就未有封爵之例,所以這個時候的爵位都是承襲祖輩的,而且這個時候不少人家三代已過,子孫又沒有什麼大出息,還在擔心降爵呢,如何能想到這楊雲清一介商戶之子居然能做到這個地步呢?因而心中是又羨又歎,紛紛感慨自家為何沒有這樣出色的子弟。
而民間百姓,圍繞著他們的無非也就是生存二字。楊雲清早先不說,拿出了肥皂、水泥、玻璃等各種新奇物事,還建造了工廠為百姓提供了做工的機會,還有免費的學院供普通百姓家孩子去讀書,還有那不論在百姓間還是讀書人之間都十分受歡迎的藏書樓,楊雲清這位大人那時在民間就很有聲望了。
而現在呢,更是拿出了土豆紅薯這等產量如此之高的作物,這三年來,百姓是過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隻要有一把子力氣,盡心侍候著,這一季一畝地就能收獲上千斤的糧食,他們交完賦稅後,剩下的糧食可以供全家一年都吃得肚皮滾圓,這等好事以前哪能想到。
對於他們來說,這東西好不好吃還在其次,能填飽肚子就成,而這土豆紅薯卻絕稱不上難吃,尤其是紅薯,還能讓他們嚐到甜味,他們普通百姓平時哪有什麼太多機會吃到糖,這紅薯的甜味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稀罕,雖然頓頓吃也不嫌膩。
而百姓也知道這土豆紅薯是誰拿來的,是誰讓他們能過上如今的生活,這除去當今聖上聖明,這剩下的可不就是要感激楊雲清這位大人了嗎?所以這三年來楊雲清在民間的聲望是風頭無兩,甚至還有人家供奉他的畫像來保佑來年風頭雨順,糧食大豐收。現在百姓聽到楊大人被封為海國公了,這隻有為楊大人高興的份,甚至還有些百姓覺得,這封王都是行的,這次的封爵也可以說得上是眾望所歸了。
而楊雲清這是因何封爵的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這自楊雲清被封為海國公後,有不少高官貴族甚至是富商也私底下派船出海,遠洋海外,企圖也尋回幾樣高產作物,到那時說不定也能因此封爵,不論怎樣,這也是一條出路。
當然楊雲清這次被封為海國公也是有其它原因的,一來是此前已有各種驚人功績,二來當朝首輔尚未致仕,楊雲清又是次輔封無可封,再加上建平帝與楊雲清之間的私人交情,最後權衡再三,才做下封爵的決定的。
一般的人若是想著像楊雲清一樣,單單尋回幾樣高產作物就封爵的,這實在是有些懸。隻不過封爵雖然不可能,不代表其它不可能。如果他們派人出海真的尋到什麼有用的,大的或許會給官位賞賜,升一升官,小的或許就是金銀珠寶的各樣賞賜了,不管這賞賜如何,能在當今聖上那邊掛上號或許就是一個不小的收獲了。
而建平帝裴安也自然是知道這些人私底下派人出海的動作的,卻並未阻止,隻是冷眼看著,不管怎麼樣,這以後若是再尋到了什麼,總歸是對大周有益的,他們願意做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