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條規定, 甚至家中就算是有了有些讀書天賦的孩子, 但也是別說改業了, 連科舉都不可能參加。
而要是想在大周實現一場工業革命, 首先就是要放開這種⑨
而等安哥兒進宮後回來,轉頭裴安這個皇帝舅舅就給他賜了兩個護衛,是從暗衛裏撥出來的,功夫是沒得說,有這兩個人,安哥兒此行必定是安全的。
而楊雲清元原本讓人去鏢行請的鏢師也沒有辭退,畢竟他們常年走鏢,野外生存的經驗十分豐富,也算是術業有專攻了,而這麼一來,加上安哥兒,一行人也就五個人,人數也不算多,安哥兒也就沒有拒絕。
安哥兒次月便出發了,隻是他人雖然走了,身上的“任務”可不少,首先是給楊雲清和鳳陽的信,至少是一旬寫一次,而阿綿雖然人小認的字還沒幾個,但是卻也要求哥哥給自己也寫信來,到時候她可以讓嬤嬤念給她聽,如此一算,這家裏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個月就是九封信了。
除此之外,宮中太後也要寫信,皇帝皇後倒是不用分開,兩人寫一封就行,不過他那個才六歲的太子表弟,跟阿綿那個小丫頭一樣,也要安哥兒寫信給他。
所以安哥兒一月光信件便要寫個十幾封,雖然可說算是“負擔”,但是於安哥兒而言卻是甘之如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長時間,十幾封頂多也就一個多時辰就能寫完罷了。
而安哥兒在他走後,的確是像臨走的時候說得那樣,每月寫信回來的,所以楊雲清他們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兒遊學的情況,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裏了。
大概是這趟遊學之旅真的對安哥兒的心境有什麼啟發吧,幾個月來,信一封接一封地寄來,而每一封信裏除去一些家常問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詩作了。
而待楊雲清看了鳳陽和阿綿的信之後,發現安哥兒還每封信裏寫的詩還都不一樣呢,如楊雲清所料不錯,估計寄往宮裏的信上附載的詩作也是不同的,而這麼一算,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寫出一首詩來,這大概也算是“高產”了吧!
作詩也是科舉中的題型之一,幾乎是所有士子都會的,就算作詩水平不好,但是這鑒賞能力還是有的。楊雲清他於作詩一途算不上精通,雖然當初科考的時候發揮得實在不錯,靈感之下的詩作很是奪得了主考官的青睞,但是那也不過是運氣好,他平日裏的正常作詩水平在大周的讀書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過也是能比過八成的人了,而楊雲清的鑒賞能力是比他的作詩能力好上不少的。
而安哥兒的這些詩,楊雲清隻一眼看過去,就被裏麵的靈氣驚豔,這作詩的水準,比起他從前在科考之中,靈感乍湧之時寫下的詩水平還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兒於作詩一道的天賦了,而安哥兒今年才十四歲而已。
楊雲清此時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兒進國子監之後,他的確是對安哥兒的關注有些少了,雖然平日裏安哥兒也會在晚間請教他一些自己學業上的問題,但是關於作詩上的卻從未請教過。
這麼一想,大概是他從小便在寫詩有著天賦,平日作詩的時候得心應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著向他這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