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帝剛即位時,還是勤於政事,每天上朝與群臣商議國家大事,但是不到三個月,就懈怠了,漸漸沉迷於酒色,將國事都交給自己的舅舅王忙處理。
好在王忙雖為武將,但是治國方麵還是有一定能力,而且能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把大楚治理的井井有條,比之宣帝在位時還要好,幾年下來,人口繁衍,賦稅增加,空虛的國庫逐漸變得充實。
“開兒,你也成年了,應該在朝廷裏某一個官位了。”秦護這幾年過得很好,沒有了皇位爭鬥的你死我活,如今雖然平帝荒於政事,但是大將軍對秦護很看重,依然讓秦護做著司徒,“你是想在朝堂的有司部門謀個職位,還是想出任一地郡守?”
“就在帝都吧,這樣還能常常侍奉父親於左右。”秦開想了想說道。
“隻要對你有好處就行了,為父還沒老,再說身邊還有這麼多仆人,哪用你服侍?”秦護笑道,“想好去哪了嗎?”
“就當中書行走吧。”之前秦開已經思慮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想也沒想,就答道。
“什麼?!中書行走?”秦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知道那是個什麼官嗎?”
“當然知道,從全國州郡傳遞來的奏章,經中書分門別類後,交往大將軍府。而中書行走,就是一個跑腿的,說它是官都有點名不副實,其實跟一個雜役差不多。”
“你知道,怎麼還要做這樣的官啊?你要是看中了,中書能接觸奏章的權利,大可以做一個中書舍人。”知子莫如父,秦護一針見血的指出秦開的目的所在。
沒錯,秦開看重的就是中書能接近奏章這一點,看州郡的奏章,就可以全麵的把握整個帝國的情況,中書部門雖然地位低下,但是有看奏章的便利,所以秦開一眼就盯上了中書。至於秦護說的中書舍人,就是中書的管事官員,品階低的可憐,俸祿隻有一百石。管事官員都才有一百石,那麼下麵跑腿的中書行走,俸祿可想而知。不過秦開看重的不是這些,靈壽王府不缺錢,他秦開大公子也不缺錢。
“中書舍人已經在我們大楚官員的編製之內,而中書行走還不能算是大楚正式官員,如此遇到特殊情況,我可以進退自如。”秦開解釋道。
“開兒,你如此謹慎幹什麼?”秦護不解道,“雖然謹慎一點沒有什麼不好,但你也不至於過於謹慎吧,你總是想退幹什麼,現在應該想著盡快爬上朝堂,繼承我秦家家業才是正理。”
“我感覺朝廷還會出事,出仕做官不是一個好主意。”秦開回答道。
“現在聖上雖然不理朝政,但是朝堂在大將軍的帶領下,將大楚治理的井然有序,會有什麼事?”秦護反駁道,“沒有皇位的爭鬥,大將軍又是深的聖上信任,作為聖上的舅舅,也不會逼供篡位,君臣和諧,哪有什麼事啊?”
“我說不清為什麼,但是我總覺得,平穩安定的朝堂上,隱藏著危機。”秦開說道。
“那你也不能一輩子就做個跑腿的吧,韓家衰弱,韓威還做了一個長安令呢?你將來作為我秦家家主,官位太低也不行啊。”秦護勸道,“要不,你先做中書舍人吧?”
“孩兒答應您,做一段時間中書行走觀察一下,沒有情況,就聽您的做中書舍人。”秦開固執的說道。
“好吧,聽你的。”這次兒子雖然沒能說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但是之前猜測的朝堂大事,絲毫不差,尤其是對於如何處理王忙和張代的關係,給出的建議更是對自己頗有益處,機智的頭腦,已經讓秦護對兒子的能力充滿了信任,所以這次兒子即使沒能說服自己,秦護也是答應了兒子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