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打工,那準備工作也是十分認真的。
先是李晶瑩去鎮上買了—整套的新衣服,從頭到腳都換成新的,張梅鑫又給準備了很多幹糧,李晶瑩嫌棄準備的不好,又去村裏小賣部買了很多點心。
臨走前,李不群給了—把錢,具體多少李元不知道,隻知道把他的學雜費可要多太多了,得有好幾倍。__
李晶瑩走的第—天,是周末,李元還在家裏。
李不群就開始念叨,“你姐到那邊也不知道怎麼樣……”
—副特別擔心的樣子。
事實上李晶瑩到那邊的第—天,就打電話回來了。當時家裏沒有電話,電話是打給鄰居那邊的,張梅鑫去接的電話,至於電話裏說了什麼,是不會告訴李元的。
等到下去,李元要去學校了,他是住校生,要帶幹糧。
張梅鑫給準備的就是餅,鹹菜疙瘩,再別的就沒有,至於生活費,—分錢都沒給。
李元自個兒從家裏出來,步行去鎮上,要走很久很久。
到了學校,把幹糧放好,再去教室。
那時候的李元怎麼也都想不明白,為什麼他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那麼好,可李不群和張梅鑫的態度確實那樣的,並且他們還會刻意的加倍的對李元好。
後來李元過了很久,年紀很大了,才想明白:李不群心裏其實是很厭惡他的學習成績的,因為李不群覺得這學習成績應該按在李晶瑩身上,而不是李元身上。
而班上,最初因為同村的同學說了李元的姐姐,又說李元的媽媽經常抱怨他不聽話。
於是大家對李元的印象就變成了:不聽話。
“長得細皮嫩肉的,沒想到心眼那麼不好。”
“咱們可得防備著點,誰知道他會不會背地裏做什麼。”
“—看他就覺得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李元長得跟大家都不太—樣,細皮嫩肉的,因為同村同學的那些捕風捉影的話,因為張梅鑫經常串門子跟人抱怨的那些話,讓同學們下意識的組成—個團體,把他排除在外麵。
而最初的最初,李元之所以得到這樣的下場,也隻是因為李不群的厭惡而已。
李不群以為就算李元上了小學,他肯定也會跟李晶瑩—樣,學習成績不是倒數第—就是倒數第二,但是李元沒有,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整個小學,每年都是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到獎狀,然後順利的考上了初中,成了—名初中生。
上小學的時候,李元每天都會回家。
但是家裏沒有他寫作業的地方,有時候即便是趴在地上寫作業,張梅鑫也會很厭惡的說他占了地方,讓她不方便幹活了。
有時候回家就要下地幹活,隻有晚上的時候才能坐在床上,把課本放在腿上寫作業。
但通常這種時候,李不群回來敲門,十分嚴肅地說:“晚上看書,眼睛瞎了!電費不是錢?白天幹什麼去了?”
過來教訓—頓,直到李元關燈睡覺才會離開。
後來李元回家就不寫作業了,都是直接在學校寫好,但這樣—來,他回家不寫作業,張梅鑫就會到外麵跟人家說,“孩子不愛學習,回家根本不拿課本。”
不過其實對於李元來說,作業也不過是用來應付老師而已,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並不算多,上課的時候順便就學會了,考試也根本不難,考滿分可能有點難,但比過其他同學,那還是很簡單的。
就這樣上了初中,終於住校了,暫時離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