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重量對整個車廂來說還好,沒有影響到什麼。
出了車廂後,張希正眼見火車的前幾節車廂都脫軌且翻倒在地,他們在的這節還好,由於比較靠後,隻是輕微有些出軌,由著前後的拉力並沒有側翻。張希正先幫著火車後麵的幾節微傾車廂裏麵的人維持了下秩序,保證不會有人趁機亂串影響車廂平衡後,又往前走了一段。發現原來是前麵的一個路口,有輛裝滿煤炭的大型貨車與火車相撞,貨車和前兩節車廂都被撞得變了形。
現在已經有鐵路執勤人員和安保人員在處理情況了,那幾節側翻的車廂估計人員傷亡不少。張希正過去跟鐵路人員了解了情況,得知附近有個軍隊駐地,已經派人過去求助了,估計大部隊很快就會過來幫忙。
溝通過後,當前最好的辦法還是要穩定車廂乘客的情緒,等待大部隊救援過來,再依次解救受困人群。但在人員過來之前,還是要保持原地不動,免得後麵車廂失去平衡,加重事故。
張希正跟幾個安保人員分工,負責後麵幾節車廂乘客的穩定,還好這時大家都比較配合,個別有小心思的人想趁機跳窗逃跑,也被周圍的人及時製止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時候有人亂動,破壞了火車的平衡,可能整個車廂的人都要給陪葬的,所有人都是十分地警惕,等待著救援的到來。
很快,駐地的部隊聽說了火車的情況,迅速做出反應,派出了近一個連的人來緊急救援,還開了四輛大解放過來。醫院的急救人員也及時到位了,一部分人負責前麵側翻車廂的傷亡人員救助,一部分人負責後麵幾個車廂人員的脫困。
大解放分別頂在了後麵幾節微傾的車廂上,讓列車更加穩固,救援人員打開便利的門或車窗,希望能夠有秩序地安排人員出來。
可幾個車廂裏的人們看到救援來了,就像終於看到救星了一樣,急匆匆地就奔著出口衝,可出口畢竟不大,車廂人員眾多,眼看就要失控,車廂已經有些晃動。張希正將手木倉上膛,衝著天空鳴了兩木倉,又對著車廂眾人大喊:“一個一個按次序來,再有亂闖的,絕不輕饒!”
這個時候的人們還多是簡單淳樸的,雖然在生命麵前慌了陣腳,但對軍人和木倉還是很懼怕的,這兩聲木倉響,鎮住了亂擠的人,大家都安靜地一個挨一個,在救助人員的指揮下,下了火車。
好在林西西靠近窗口,幾乎是前幾個就下了車,沒有被擠到,下車後,林西西把包裹放到一邊,也開始幫著維持秩序。
來的人不少,很快,大概一個小時,車廂裏的所有人就都出來了,跟著部隊的人被安置在不遠的村小學裏麵,前麵車廂的傷亡人員也都抬去了醫院。
裝煤的大貨車裏有司機和兩個陪車人員,三人都是當場喪命,這場由貨車搶路引發的車禍就此落幕了。後來林西西聽說,前麵三節車廂的乘客有近半都死了,剩下的一半也大多是重傷,令人唏噓不已。
林西西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重大的交通事故,她甚至都懷疑司機是不是喝醉酒了,要不這時候火車速度根本不快,怎麼還能撞上!不管怎樣,她都反複在心裏告誡自己,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張希正幫著部隊把人員都安置妥當後,帶著林西西去了駐地,原來這裏已經算是京郊了,距離京都隻有四十多分鍾的車程。剛才跟部隊的人交談之間了解到,這個部隊的團長竟然是張希正之前的老連長。既然已經到了門口,他決定先去看看老連長,再找地方搭個車直接去京都。由於部隊的車都接送傷員去了,他們隻好步行過去,好在地方不遠。
走了一段路,林西西見周圍沒有人,就挽住了張希正的胳膊,雙眼冒著小粉心般地望著身邊的人,“老公,你剛才真帥!”尤其是你鳴木倉警告的時候,這後半句話林西西憋住了沒說,不是因為拿著木倉帥,而是那種氣質,那種臨危不懼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