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鮮滅亡,到各自稱帝短短不過四年時間。現在的華夏可分為二王四國一家族,江北有龍安王劉棟烏山七寨與十七縣,順王周稚黃河以南四十縣,那家陳國黃河以北長江以南三十六縣。江南有趙家川國占著蜀地,楚國占著兩湖,李、王聯盟的厲國占著南壟平原。陳族占著大理尚未稱王。
一直以來,我作為龍安王,內政多由叔父與國相處理,軍事則由裴遠先生與夏三將軍操持,每到了重要關頭總感到力不從心。有時候也想到我能為王靠的僅是父親的福蔭與叔父的抬愛。武不如夏三哥,文不如裴遠、張鬆這一切都讓我對自己的地位略有幾分擔憂,畢竟叔父的兒子已經二十了。
以前在龍安練兵時,這些問題我都未曾想到,現在身為龍安王,麵對各路兵馬首當其衝,為了自保我迫切需要忠於自己的得力幹將。而十七縣與叔父生死相依,烏山對夏家也是忠心耿耿。雖然有著當年在龍安訓練的一幫兵士們對我還算忠肯,但是現在領著他們的是忠於叔父的毛河。除了幾個親兵以外,竟然再也沒有一兵一卒聽我使喚。
上一次的烏山大戰中,最後關頭我想出了火燒周稚的計謀,讓大家都對我刮目相看。威望一時下子上升了一個高度,趁著大家高興的機會我連下六道犒賞令,尊夏三將軍為烏山大將軍,毛河為都督,裴遠先生為太尉,張先生為相國兼大司農,叔父為廷尉,宋寬為督軍兼衛尉。
這六道封賞令其中隻有一點私心,將宋寬升為督軍,讓他兼衛尉領我的親兵,雖然把我這條命擱在他手裏了,不過現在大家都和平相處著,日後想要更換找個借口還是不難。他原來手下的兵馬本是十七縣兵士,我找了一個以前練兵時有過戰功的校尉接任了。這宋寬對夏三哥過與忠心讓我心懷不安,兩軍聯盟已經快兩年時間,現在我都稱王了,宋寬依然稱呼夏三為主公。不過給我當親兵統領也不算委屈了他。
我不知道裴遠先生與張先生是否看出了點什麼,但是無論怎麼樣我既然被尊為龍安州的王,擁有一點兵權相必他們都沒有理由去阻止吧。事實上我也並沒有對大家做出什麼傷害之事,日後的發展誰能料到呢?人人都有一點自保的權利,何況我是各股勢力都想殺之的龍安王!
龍安州又恢複了民生,周稚的敗退裴遠先生預測他兩年內必不敢再犯龍安。大家都在各自忙碌著,我卻終日彷徨,龍安日後該往何處?等到中原一統後歸順他人?還是坐以待斃?這些我都不想,相信龍安諸將們也都不會走這兩條路。但是現在想要問鼎中原,剛剛恢複穩定的龍安百姓們能承擔的起嗎?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名山之首。曆來一統華夏的帝王都要到泰山祭天,天下大亂後,泰山由於地勢險惡,各股勢力都放棄了對泰山的占領。現在的泰山處在順王周稚境內,憑借著天險,泰山一代的首領甘雄至今不肯歸順周稚。烏山大敗的周稚麵對泰山的拒降終於忍不住對泰山進行了圍剿。
泰山百姓民風尚武,武藝超群者曆代不乏其人,周稚命手下二將率軍圍剿泰匪。梁讓與薛勇領兵五千應命前去。到達泰山地界後,甘雄等人早已經靜候多時。甘雄未騎戰馬,手拿檳錘出陣吆喝,梁讓見甘雄如此輕敵,命副將薛勇上前迎戰。薛勇也是一員猛將,祖上傳下來的薛家槍法幫他立下了不少戰功。
薛勇見甘雄棄馬出陣,也下了坐騎。兩人在陣前空地大戰數回合,薛勇反身一槍眼看就要刺中甘雄左臂,甘雄猛的向後翻身,手中檳錘如同流星般向薛勇飛去,薛勇躲避不及被砸正著,吐血倒地!順軍見副將戰死,都欲上前,被梁讓攔住。泰山之地,如若強攻,甘雄等人守住幾道天險,憑借五千人是絕無可能攻破的。要取泰山,先殺甘雄。
梁讓衝甘雄大吼:“好武藝,待某來一試!”一提韁繩,騎著戰馬朝甘雄飛馳而來。甘雄飛錘殺薛勇,此時武器還未收回,梁讓戰馬又至。心中罵了句:“狗賊找死!”一個轉身朝自己後營奔去,梁讓見甘雄手無兵器反身逃跑,心中大喜,雙腿一夾,手中長矛向甘雄後心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