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遠赴重洋煉幼苗(1 / 3)

李嘉誠雖然身家過億,有足夠的資本讓自己家人過上奢華安逸的生活,但他並沒有那麼做。與眾多溺愛孩子的家長不同,李嘉誠很少把對孩子的疼愛表露出來。在孩子們還處於幼年時,李嘉誠就嚐試著培養他們的自立精神。有一次,剛學會走路的二兒子李澤楷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了一跤,他立刻嚎啕大哭,邊哭邊望著大人,希望大人能過來哄他。此時的李嘉誠並沒有過去把孩子拉起來,他也同時阻止了其他人安慰孩子。李嘉誠想以此來教育兒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李嘉誠在兩個兒子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商業理念,每晚都要李澤钜、李澤楷認真仔細地聽他講述各種從商之道。李嘉誠特地在長實的會議室配備“專席”,讓他們出席董事會議,接受最早的商業訓練。

其實,李嘉誠並不計較他們能聽懂多少,重要的是商業氛圍對他們的熏陶。這正如要培養一名音樂家,在繈褓之時就要讓他聽曲子;要造就一個航海家,在他學步之時就要讓他到舢艇裏顛簸一樣。李嘉誠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而在當時,李澤楷兩兄弟還不滿10歲。不過,李澤楷卻不大喜歡人們提到他這一段最早期的商業訓練。李澤楷麵對傳媒,談到父親對他的教育時,總是說父親從不講如何做生意,隻是教育他如何做人,標準就是孔孟之道。不過,有心人隻要看看李澤楷在談判桌上的英姿,也就能驗證李嘉誠對於兒子這種獨特教育方式所收到的成效了。

李嘉誠始終認為,溫室裏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因此,在他們不滿14歲的時候就把兄弟倆送到離香港萬裏之遙的美國求學,除了希望他們能真正體驗生活的磨練,還體現出李嘉誠的深思熟慮。

冒著“李家走資北美”的風言風語,李澤楷與哥哥李澤钜來到美國這片陌生而遼闊的土地。對於父親的安排,兩兄弟無法抗拒,當時的李澤钜剛好中學畢業,而李澤楷還沒在香港完成中學的學業。李嘉誠在向傳媒解釋這一做法的時候說道:“那時候因為Victor(李澤钜的英文名字)考完會考將往美國準備考大學,所以就幹脆把Richard(李澤楷的英文名字)都一起送過去,讓他們兩兄弟可以做個伴。”可是兩兄弟在美國反而很少來往。

李澤楷剛開始並不理解父親的苦心,這個自小嬌生慣養,在溫室中長大的富家公子在美國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難關。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裏,沒有父母體貼人微的照顧,沒有傭人隨叫隨到的服侍,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雖然李澤楷自小學習英文,但因年紀尚輕,又沒有語言環境,所以他的英文並不太好,到了美國後根本難以與人溝通。他曾說在剛被送往美國加州的Memo Park High School繼續中學課程的時期,是他一生中最寂寞的日子,“好像在地獄一樣”。初到美國的時候,給家裏打電話與母親談心成了李澤楷每天晚上的必修課,母親莊月明除了安慰他外,也不忘提醒他們兄弟倆要多學中文,故此還規定他們兄弟二人每星期要用中文寫信回家,看看他們的文字是否通順,改正後再寄回給他們參考,真是用心良苦。

在這片充滿自由空氣和活潑陽光的美國土地上,沒有人知道他是李嘉誠的兒子,沒有人要求他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他開始漸漸喜歡上熱情開朗的美利堅民族,更感受到沒有了父親“指手畫腳”的可貴。

李澤楷開始學習獨立,他從最簡單的生活細節做起。尤其是一日三餐,總不能全在外麵吃,所以,年紀輕輕的李澤楷便要親自下廚。他學會了自己煮飯,炒蛋。因為自己喜歡吃法國菜,就跟著電視台的烹飪節目學習各種法國菜式。據香港傳媒報道,李澤楷回到香港後,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行政事務總署署長劉李麗娟就曾到李澤楷的大宅做客,李澤楷親自下廚煮法國菜,菜式雖然不很特別,但味道卻十分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