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爺,您在京城做了大官,求求您救救老爺和公子們,老夫人就剩下半條命了,要是老爺和公子不能回去……老夫人也活不成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大老爺!”
雲安心下大駭:是高懷下的旨?為什麼?為了逼自己就範?犯得著嗎?呂頌不過是一介小人物罷了,難道是犯了什麼事兒?
雲安的腦海中閃過了諸多可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問道:“什麼罪名抓走的?你說是皇帝的旨意,聖旨在哪?張貼公布了嗎?”
“沒有罪名,哪有什麼罪名,但是淟州城內所有的富商都被抓了,小的沿途走來一路打聽著,各地的富商都被抓了,說是朝廷的旨意,先抓起來再行定奪。”
“吳伯,你先別急……如果是因為這個,你放心……茲事體大,聖旨一站一站傳到各地,就算要發落也要等各地都收到旨意,執行了以後才能發出下一步指示,你別急……我先問問看,你先在我這兒住下,你放心,大姐夫的事情我一定會管。”
“謝謝大老爺,謝謝大老爺……”
雲安讓人帶吳伯下去休息,寫了一封手書,蓋了侍郎的私印,打發人送到戶部去詢問。
消息很快便打聽到了,原來是由於這場戰爭對各地的損耗巨大,沿途的糧倉都被丁奉山下令給燒了,再加上暴雨,幹旱等極端天氣,百姓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而且殤帝一把火燒了國庫,就連各地的承運庫也被燒了不少,導致國庫嚴重空虛,遷都之事又花了大筆銀子,各地州府求朝廷撥糧食,撥銀子的折子如雪花一樣飄到高懷的禦案上,再不解決……恐有天下大亂之勢。
朝廷沒錢,高懷便請朝臣集思廣益,於是戶部員外郎獻計說:“亂世當用重典”值此危難之際,應殺盡天下商賈,開倉放血,救濟天下百姓。
商賈本就不創造價值,自古皆有重農賤商之說,隻是前兩朝放寬了限製,本朝理應收緊,殺巨賈填天下,令小商籍者,按人頭繳納“贖籍銀”,每人五十兩改商還農,用不了多久天下便能恢複生機。
很顯然,高懷這是對這件事兒動心了,下旨把全天下的富庶商賈全部抓起來,聽候發落。
呂頌雖然不是頂級富商,但聲名在外,被抓起來也不算冤枉。
雲安想了三天,第四日一早到戶部去銷了假,第五日正是每十日一次的朝會,雲安換上官服,坐上官轎,上朝去了。
朝會後,雲安與高懷來到禦書房密談了兩個多時辰,沒人知道他們倆究竟談了什麼,翻遍史書也僅僅隻有一句:帝甘冒不韙,屏退言官,與雲秉初密談二餘時辰,方出。
關於這個寥寥幾字的史書記載,後代史學家還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
因為在密談之後發生了一係列離奇的事情,不僅不符合常理,甚至還對燕國之後的幾百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高懷在最後一刻下令釋放了所有商賈,而且沒有追究任何人。
再然後是派出了以雲秉初為首,包含大司農,工部,戶部官員,及禦醫在內的欽差團下達各地,因地製宜地為各地解決民生問題。
在之後的數年裏,高懷一直秉持著農,商共榮的政策,並在之後的二十年,使燕國的商品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狀態,全國陸續開放了二十四個對外通商口岸,將燕國優秀的產品銷售各國,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