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切糕四兩,兩塊切糕半斤,三塊切糕十二兩,四塊切糕整一斤。----------------------轉天上午,就是日本使團朝見天啟皇帝的日子。清早起來,昊天換好了官衣,要乘轎趕奔午朝門。這是正式的上朝,不能騎馬啦!咱們上文書說過,昊天家裏光有轎子,沒轎夫。怎麼辦呢?他還真讓傭人到杠房雇了四個人抬轎,把張福氣的直跺腳。您還別說,這四位抬的還真穩當,就是速度慢了點兒,而且呢,喊的號子讓人聽了也不太舒服。這抬轎子的還喊號子?怎麼喊呢,跟碼頭上的挑夫似的,挑著扁擔,一邊兒走一邊兒喊“嘿喲、加油”?不是!因為抬轎子的四個轎夫,前邊兒兩個,後邊兒兩個。後邊兒兩個看不見道兒,抬著轎子,走起來,起、落、拐彎兒,全得聽頭一個兒的。一切由他來指揮。這指揮呢,就是喊號子,有暗語,也叫“行話”。比方說道兒上,左邊兒有塊西瓜皮,後邊兒的人要是踩上,非滑趴下不可,頭一個就說了——“左腳滑!”就是告訴後邊兒,左腳底下有西瓜皮,滑,得繞過去。“右腳滑!”右腳底下有西瓜皮,躲著點兒。再比如,“左腳蹬空”,是說左邊兒有水坑兒。“右腳蹬空”,是說右邊兒有個水坑兒。“兩腳蹬空”,那……就掉進裏啦!還有,走著走著,甬路上有塊大石頭,得把它踢開,這叫“迎麵大踢”!這是一般的抬轎師傅,而昊天雇的這四位,說法不一樣。比方說還是道兒上左邊兒有塊西瓜皮,頭一個就說了——“棺左有青山”;右邊兒有水坑兒,叫“槨右逢碧水”;前麵有塊大石頭,叫“山神不忍亡人去,請讓”。說得客氣,動作可不客氣,上去一腳“當”踢開了。昊天一聽:合著我真坐棺材裏啦!就這麼著,來到午朝門,文武大臣早就都到了,在朝房裏等候萬歲升殿。天至辰時,聽龍鳳鼓響,景陽鍾撞,文武百官按品級列隊,走入午朝門。自打萬曆以後,有好幾年沒舉行這麼隆重的朝會啦!就瞧由午門到太和殿,俑路兩側是旌旗招展,繡帶飄揚,殿前武士全身披掛,手持金瓜鉞斧朝天鐙,排列在兩旁。他們一個個胸脯挺著,臉兒揚著,太陽穴努著,一團“上午”的精神,可能下午就困了!眾文武來到丹陛下,跪倒身軀,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口中山呼萬歲。在眾人的朝賀聲中,天啟皇帝升坐金鑾殿。“眾卿平身。”大臣們起來站好了,傳旨官上前一步,高喊:“聖上有旨,宣東瀛朝覲天朝使臣德川賴宣、鷹司全孝覲見!”昊天再旁邊腹誹:剛才一塊兒進來不就完了嗎,費這個勁!德川賴宣、鷹司全孝全都換上了本國的服飾。兩個人手捧國書、禮表走上殿來,按照規矩跪倒施禮,然後是正使德川賴宣朗讀國書:“日本國王臣後水尾敬上明天啟皇帝陛下:臣聞——‘三王立極,五帝禪宗’。陛下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自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今遣使臣賴宣,敬詣丹墀。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一通古文念下來,昊天是全沒聽明白,不過他也知道,這國書肯定是讓鴻臚寺的官員加工過了,而且這裏麵應該沒有什麼真格的。他們是來試探虛實的,想打朝鮮的請求也不可能寫在裏麵。念完國書,呈上禮表,傳旨官宣讀天啟皇帝的回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大明天朝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這一番拽下來,昊天就更聽不明白了,他一琢磨:我今天是到了鴨子樓了!宣讀完回書,傳旨官有宣讀了給東瀛的回禮,那自然是豐富了十倍以上,什麼古玩玉器、名人字畫、金珠寶貝,還有幾十萬錢。聽著這一長串的禮品,昊天心裏直疼得慌:我說這幫小鬼子送禮怎麼敢這麼重呢,感情這一下就全回本兒了,還有大大的賺頭。唉,就拿這麼多好東西喂白眼狼啦!中華天朝,禮儀之邦,曆史上這樣的虧吃得實在是太多了!你拿出對外人的一半兒來,對自己人好點兒不行嗎!正感歎間,就聽德川賴宣再次啟奏:“天朝萬歲洪恩浩蕩,小國下臣感聖恩,無以為報,聞天朝鴻儒言我國有神木‘扶桑之心’,我等雖鄙陋不曾見,然回國後必將傾全國之力尋得,以獻陛下!”天啟一聽,龍心大悅:“好好好,賞使臣銅錢十萬銖。若尋得之後,寡人另有重賞!”昊天剛在旁邊高興著呢:我成了大明的“鴻儒”啦!一聽皇帝又賞錢了,不由得一皺眉:十萬銖銅錢,這要擱到現代,得做多少電線呐!唉,算了吧,就當給你們日後成立環保基金的錢吧!天啟皇帝很高興,他接著又傳旨,在保和殿設國宴,招待東瀛使臣。而且要求國宴規模要大,東瀛使團,重要人物全來;明朝的官員,七品以上的,也一塊兒撮一頓。那坐的開嗎?大殿裏邊肯定是差點兒,可不會在外邊支幾個桌子嗎!別看是“吃飯攤兒”,那也叫參加國宴,足夠那些小官兒感念幾年的。天啟還特別派人去請魏忠賢。感情魏忠賢沒參加朝會?當然,雖然他的身份顯赫,但畢竟是太監加特務頭子,沒有天子的特許,正式朝會不能出麵。他也沒心情來,正在家生氣呢!原來他已經得著消息了,張皇後吃了藥,隻跑了幾趟茅房,孩子一點兒沒事!這藥不靈啊!氣得他把開藥的郎中給宰了。可現在天子來請他赴宴,他不好不到,嘟著個臉就來了!菜擺好了,人到齊了,國宴就開始了。君臣眾人推杯換盞,吃喝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旁邊站起一位大臣:“萬歲,臣有本啟奏。”眾人一瞧,是禦史侯徇。天啟就一皺眉:這老家夥從來就沒讓朕順心過,從來都是我正高興呢,他“邦”來這麼一句,堵的我一天吃不下飯去!這回又鬧什麼由呀!可他都出來了,也不能不讓他說呀:“又什麼事兒啊?”“啟稟萬歲,在此國宴上,微臣本不當多言,可此事事關萬歲威嚴,微臣不得不奏。微臣想向東瀛使者問一件事!”事關我的威嚴?“那你就問吧?”“謝主隆恩!”侯徇轉向了德川賴宣:“請問尊使,坊間傳聞貴國國王自稱天皇,可有此事?”“這……”德川賴宣與鷹司全孝麵麵相覷,這怎麼回答呀?日本國王從公元前就開始自稱天皇,稱了這麼多年了,明朝也有不少人知道。可知道的呢,大多是輕蔑的一笑,說句“夜郎自大”,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個老頭在這種場合把這事兒提出來了!這事兒一深究就壞了——我們大明皇帝稱天子,你們的國王稱天皇,想比我們大一輩是怎麼著?解釋不好就有可能爆發戰爭!果然,天啟也把臉沉下來了:“倭人使者,可有此事嗎?”德川賴宣與鷹司全孝汗都下來了!這裏咱們要說明白,不是他們膽小,怕打仗,最關鍵的是如果因為這個打起來,那就算他們出使不力,回去非得被逼剖腹不可!兩人無話可答,天啟的臉色越來越沉,就在這局麵僵持的時候,聽一人笑道:“哈哈,啟稟萬歲,絕無此事!”----------------------軒轅有話說:俺熱傷風啦,頭暈暈乎乎的,這章少了點兒,見諒!我看書齋 www.5ccc.net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我看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