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走,路過集市的時候一邊買了當地的風味小吃。

馬立清老爺子平時的話不多,但涉及到吃上就有一大堆話說,他嚐了一口當地有名的油麵。

“這麵條和一般的油麵不同,嚼起來有種爽脆感,和著大堆豬油炒,出鍋時淋一勺炒熱的黑醬油,應該還加了魚露,別有一番風味……”

季維很喜歡聽馬立清老爺子講美食,兩人還沒走到俞傳齋,錢先花了一半。

「嗚嗚嗚嗚這一對老少好和諧啊,老爺子想吃什麼維維就去買,我也想要這樣一個維維」

「歡迎來到舌尖上的中國直播間,隔壁是明星改造紀實節目」

「哈哈哈哈哈你別提隔壁。你一提隔壁我就想笑,杜若鬆他們饑腸轆轆地在路邊等半小時車了,愣是沒等到」

他們到俞傳齋的時候,都吃得十分飽了。

看到俞傳齋裏麵擺放的攝像頭,季維就知道自己沒來錯地方。

齋裏放著琳琅滿目的筆,除了綏筆外,還有蜀中川筆、浙江湖州的湖筆、河南的太倉毛筆等。

一個中年人站在齋裏擦拭桌椅,見到他們也不驚訝,氣定神閑地問:“你們知道文房四寶指的是哪四寶嗎?”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季維看了眼馬立清老爺子。

馬立清老爺子看了眼季維。

兩人都在互相推辭。

中年人以為他們不會,淡淡一笑,正準備開口解答時,聽到少年清脆的聲音:“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回答得還挺快。

中年人把話咽進了喉嚨裏,他咳嗽了一聲,又想了一題:“湖筆的起源你知道嗎?”

季維不假思索地回答:“秦將蒙恬曾居湖州改良善璉毛筆,采兔羊之毫,納穎於管,這便是湖筆的起源,現在善璉仍存有蒙公祠。”

“太倉筆的特點?”

“筆鋒銳利,吸墨性強。”

“毛筆的尺寸?”

“楂筆、提鬥、條幅、大楷、寸楷、小楷和圭筆。”

……

越問到後麵中年人的提問速度越慢,一臉“我的身體已經被掏空”的表情,頻頻在向工作人員使眼色。

而季維依然不慌不慢地回答。

「哎喲你幹嘛問他啊,我至今記得在洛水村被季維支配的恐懼,幾百個問題半小時答完」

「節目組忘了第一期的教訓了?」

「不,他們隻是低估了季維知識麵的廣度」

「可能節目組心裏也沒想到,這樣的人為什麼不上最強大腦來上《國風》吧」

中年人終於堅持不住,敗下陣來:“算了,我任務直接說了,後院有我們俞傳齋製筆的師傅們,你們下午的任務就是製出一隻正宗的綏筆。”

季維謝了一聲,和馬立清老爺子來到後院,一個四十多歲的師傅正進行水盆作業。

毛筆選毛是在水盆裏完成的,先把毛從毛皮上拔下來,然後在石灰水中浸泡,最後一步就是選毛用骨梳進行排列。

“主毫用來做筆心,需要搭配一些硬一點的毛,副毫用來做被,軟一些的關係不大……”師傅停下以他手中的工作為例,開始教他們做筆頭。

工序不難,卻很瑣碎。

兩人做筆頭足足用了一個小時,等出了後院,準備去山上砍竹子做筆杆時,其他嘉賓才姍姍來遲。

齋裏的中年人變聰明了,唯恐又來個季維,任務要求變成了寫一張合格的大字。

杜若鬆一看見季維,特別親切地招手:“維維,快來教教我怎麼寫,我寫了三張都說我不合格。”

季維走到杜若鬆桌前。

他不知道說的合格是什麼標準,但杜若鬆寫的字啊……真的挺一言難盡,筆畫彎曲、落筆乏力。

“你執筆的姿勢有問題,需要做到手指實、手背圓、手掌豎,這樣活動範圍才夠大,懸腕不適合初學者,你試試枕腕……”

他拿起一隻筆給杜若鬆演示,輕聲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緊張,慢慢寫,千萬別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