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宇宙,人族疆域混亂星域,銀河係首府司芒星的第一長者府邸內,長者衛隊正嚴密的在府邸內外戒備。
針對坦吉旺宗主國的戰役,目前已然達到白熱化,人類聯邦二十億強者部隊在攻陷坦吉旺宗主國外圍一百三十七個小型星團後,順利與多拉斯帝國後續艦隊換防,並撤返銀河係本土疆域進行休整。
坦吉旺宗主國在其僅有的一個河係外陳兵近三十億,大小戰艦六千萬艘,星空強者近萬,星係初階強者到星係高階強者數百,連同其宗主國隱居了數百萬年未曾露麵的六位星域強者,都陸續抵達邊境,準備麵對多拉斯帝國的滅國兵力的侵襲。
其餘數十個宗主國,在坦吉旺宗主國麵臨如此攻擊之下,反應不一而足。所有宗主國都悄悄增加了在邊境星域的強者部隊數量,雖然就算如何增兵,恐怕也無法阻止多拉斯帝國這一龐然大物的侵襲,但總好過被動受襲得好。
甚至於,數十個宗主國,同時秘密派出使者進行協商,準備合數十宗主國之力,形成聯盟形式,以抵抗多拉斯帝國有可能的吞並行為。
這數十個宗主國中,不乏原本就傾向於依附多拉斯帝國的國家,也不乏已倒向神國三大聯盟的小國。但在多拉斯帝國悍然入侵坦吉旺宗主國之下,這些小國全都感覺到了唇亡齒寒。
近百年來,由於銀河係人類聯邦的興起,銀河係這一資源枯竭星域,竟然成為了混亂星域的一個經濟貿易高速發展的商業中心,更將諸多小國與多拉斯帝國綁上了這個巨大經濟戰車。
維爾特聯盟做為混亂星域的第一大經濟體,本來與多拉斯帝國有著極為悠長久遠的經貿關係,甚至於等同控製著混亂星域的經濟貿易。
但在人類聯邦出現之後,無論是軍事裝備出口,還是平民商品與奢侈品貿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一句話,處於人族疆域混亂星域中的維爾特聯盟,竟然被地處交通要道的銀河係人類聯邦截胡了,這還了得?
因此,維爾特聯盟才會在背後支持坦吉旺宗主國與另兩個宗主國,發動了對人類聯邦的一次突襲行動,隻不過卻是在人類聯邦事先得知情況下,最終以失敗告終。
維爾特聯盟在計劃失敗後,便計劃直接派出更多數量的強者部隊,以壓倒性的實力,直接將人類聯邦這一未來隱患鏟除。
但隨著神國三大聯盟的突然出現,混亂星域的固有勢力模式完全被打破。本就呈分裂狀態的維爾特聯盟,不但無法滅掉經濟威脅人類聯邦,反而陷入了極需要廣闊領土疆域的神國三大聯盟的毀滅性打擊之中。
維爾特聯盟固然財力雄厚,擁有數億年的資金儲備,但曆經分裂之後,總盟卻無力掌握整個聯盟的權柄,另兩大勢力所控製的河係盡皆被神國聯盟占領。
若不是神國第三聯盟勢力較弱,且還被神國第一第二聯盟排除在外,若是集神國聯盟的全部力量,恐怕維爾特聯盟早已灰飛湮滅不複存在。
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之下,維爾特聯盟終於開始振作,秘密與多拉斯帝國與各宗主國達成戰略物資收購協議,並結成軍事同盟。在打通了六條貿易通道之後,在擁有了足夠多的戰略物資輸入後,才與神國第三聯盟進入相持階段。
數十年過去,維爾特聯盟的整體經濟格局與社會環境已然遭到極大破壞,做為強者部隊基礎的普通移民星資源已然幾近被掏空,後備兵力也顯得極為不足。雖然維爾特聯盟總盟依然號稱擁有近百億強者部隊,數億高科技戰艦組成的攻擊艦隊,但無論是底蘊還是持久堅持戰爭的能力,都已到了岌岌可危的狀態。
至於神國第三聯盟,由於第一第二聯盟已坐擁數大河係,正在經營著他們掌握的疆域,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幫助同樣來自於神域的第三聯盟,就仿佛第三聯盟像是後娘養出來的。
神國第三聯盟在暗中,不但消耗了大量寶器用來與各宗主國、人類聯邦、多拉斯帝國兌換戰略物資等戰爭急需之物,更是與銀河係軍事署暗中達成了停戰協議,以全力向維爾特聯盟發動攻擊,準備占領那唯一能令神國第三聯盟獲得根基的仙女河係。
同樣,經過數十年爭戰,神國第三聯盟雖然仍舊號稱擁有數百億兵力資源,但僅占據數百個小型星團的這一勢力,卻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艦隊,而無法展現其擁有地強大軍事實力,自然也就如同一個困獸,隻能在混亂星域中的大小星團中憋悶的駐紮下去,卻始終沒有廣闊的發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