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戰場之中,來自於億萬族群的域者部隊,最小的一支也是由上百人的星域級強者組成,帶隊的最低也是星域級高階強者。
在這些域者隊伍中,最為強悍的就是由神將級強者率領的上千人的大隊,麾下十支小隊由星域級巔峰或者是星域級高階強者率領,呈立方體陣容,在域外戰場中搜索一切可能得到的寶物,或者是敵人。
在戰場上,上千人規模的域者部隊,十支小隊平時都自成一組,但彼此相距都不會太遠,遇到強大的敵方部隊就會迅速收攏聚集到一起,對敵方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打擊陣容。
數千億光年的域外戰場之中,億萬族群派入的域者部隊數量達到了多少,實在是無從得知。
但僅僅是在百多年前,包括人族疆域與所有族群在內的億萬族群,便自這片星域中抽調了星域二階以上的強者數千億多,直接趕赴域外戰場。
可以說,億萬族群幾乎是將可用的域者部隊,絕大多數都調出了母宇宙進行參戰,留下來的多半都是各族群中需要繼續培養的精英強者,或者是需要保證族群一定實力的部隊。
在這百多年來,無數由星域級高階或者是神將級強者率領的星域級一階強者組成的域者部隊,再次進入域外戰場,而且多半都是上千人規模。
星域級一階強者,對於普通族群的疆域來說,都算是難得一見的超級強者。但在域外戰場之中,卻是等級與實力最為低下的炮灰級存在。
上千人的星域級一階強者,抵擋得住資深的百人域者部隊攻擊,幸存下來大半強者並有所成長,那已然算是不錯的運氣。
為此,域外戰場之中,每天死去的星域級強者數量,都是以百萬為計的。但在億萬族群不斷將一支支新組建的域者部隊送入其中下,域外戰場中的域者部隊密度,始終保持著均衡。
星域級強者,即使再差的也會擁有與其等級差不太多的寶器或者是寶器材料。在戰鬥中死亡,其財物與寶器就會被滅殺他們的敵人獲取。
積累得時間多了,那些實力強悍的隊伍中,就會擁有令其它域者部隊都極為心動的巨大財富與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奪取對自己晉階或者是提升實力有用的寶器材料或者是寶器,甚至是大量母晶等物,不同種族的域者部隊見了麵,多半就是直接上前廝殺,不死不休。
當然,若是自認實力比不過對方隊伍,多半這些域者部隊弱勢一方,立即便會調頭逃跑。
隻不過,弱勢一方的強者部隊,若是沒有可以突破域外戰場各種能量散布形成的空間阻滯能力,即使想要逃跑也是難上加難,多半都會被後方的強勢部隊追及,最終落得個隊伍被全部消滅的下場。
除非,弱勢一方的強者部隊率隊者,在族群中有一定地位,而且擁有可以加速逃亡的空間寶器,才可以有最大把握逃脫強勢一方部隊的追擊。
擁有空間寶器的域者部隊,在域外戰場自是不少,隻要及時發現強大的敵人正在接近,逃跑的概率還是存在的。
至於強勢一方,自然會緊追不舍,甚至於不惜耗費大量能量儲備,加速追擊到對方,並將對方隊伍消滅,獲取對方擁有的一切,提升自己隊伍所有成員的實力。
在域外戰場之中,不是滅殺敵人,就是被敵人滅殺,或者是逃亡,逃脫那些不可力敵的敵人部隊追擊,在夾縫中保留一線生機,等提升實力後再尋機報複。
但在域外戰場中,卻還有一類存在,一種另類的存在,那就是獨行者。
他們的實力不能以等級來確定,一名星域級一階獨行者,或許就可以憑借其逆天實力,敢於衝擊一個剛剛進入域外戰場中的百人域者部隊,甚至於滅殺多人後從容離去。
這類獨行者,類似於星武鬥場殺戮星域中暴力殺神天那般的天才人物,一向是獨來獨往,不屑於參加任何本族群的域者部隊。
獨行者這種存在,普通的域者部隊是非常不願意招惹的。若是不能圍殺對方,就有可能在對方詭異的攻擊下,損傷多名成員,那可是非常不劃算的買賣。
在域外戰場中,活下來的星域級強者才是勝利者。那些僅僅是好勇鬥狠的域者部隊,若是實力不繼,硬要招惹獨行者,多半會在偷襲中被攻擊得越來越弱,最終導致麵對其它域者部隊時被團滅的下場。
因此,在遇到獨行者時,普通的域者部隊多半都會結陣應對,利用群體領域進行防禦,或者是利用群體領域的防禦優勢盡速撤離,避免與獨行者過多接觸。
對於獨行者來說,若是遇到這樣的域者部隊,多半也是老虎遇到緊縮成一團的刺蝟無處下口,基本上追逐半晌也就退去。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域者部隊明顯不願與他硬拚,相持下去,就算找到機會向這種隊伍攻擊,恐怕也得不到什麼收獲,反而會浪費大量時間。
不過,在域外戰場中,還是有許多並不畏懼獨行者的域者部隊,尤其是那些擁有低階神將率領的千人大隊,或者是神將中階強者率領的精英百人域者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