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同病相憐 互相憐(1 / 3)

柳絮兒一聽劉娘娘說出“柳絮飛時花滿城”,接著,幽幽念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對對!”

劉良女聞言螓首使勁點了點,一把拉住柳絮兒手,臉上笑靨如花的說道:“哀家也想起來了,是前宋大才子蘇軾的:東欄梨花!不過……”說到這裏,劉良女突然秀眉微微蹙了起來,幽幽歎道:“唉,詩詞雖好,隻是其中意思不免略過傷感。”

“嗯!”

柳絮兒輕聲應道。

“唉……”

這時,劉良女又哀歎了一聲,道:“哀家生至樂戶人家,從小隻會背些兒小曲詞調,哪像你,自小長在大戶之家,可以賦閑之餘,吟詩作樂……”話裏竟流露出一股悲歎身世的意思。

柳絮兒聽了,對劉良女勸道:“娘娘!你又何出此言,想民女不過是一介身染銅臭味的商戶人家的女兒罷了,哪能值得娘娘羨慕。”

劉良女也沒再隱瞞自己的身世,將自己如何與天子朱厚照相識,又如何被天子朱厚照看中帶入京師,簡約的說了一遍給柳絮兒聽。

柳絮兒聽完也大吃一驚,她原以為眼前這位娘娘是位選美進宮的嬪妃,哪曾想,其中會有如此聞之使人心酸的經曆。

據《明史·後妃傳》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汲取曆朝**亂政的教訓,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後妃的“家法”。在後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令人不無遺憾的是,事實卻是,選出來的後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不是說選來自民間的女子作為曆代皇帝的後妃,是降低了要求,明代選後妃的製度不但十分規範,而且可以說十分苛刻,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準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幹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複選。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隻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後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選後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後張嫣,貴妃王氏、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