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方才那首詩歌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那青衫男子拿著有些讓他愛不釋手的那首詩,激動不已地跑去交付給了在三試寬敞公房內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賞閱。這三人都是飽讀詩書了大半輩子的人,見到楊明拷貝中唐詩人杜牧寫的《題烏江亭》後,也都是禁不住拍案叫絕,交口稱讚。
於是,這三個終極評審一致決定,此等人才難能可貴,便都想趕緊一睹這個後生可畏的楊二。於是,他們決定破例一次,讓楊二跳過複試,直接參加三試的對答。
等候了一盞茶時辰的楊明,在那青衫男子的引領下,來到了那三試的公房內。楊明進入這個相對於比略顯局促的初試公房要寬敞明亮了許多的三試公房。站在關閉房門的原地,楊明抬起頭來,定睛一瞧,隻見在幾步開外的地方,放置著三張書案,案後坐著三個氣質不凡、不怒自威的三個中年男子。
於是,楊明暗自心道:想必這三個怪黎叔就是那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了。在秦王府門外聽那個被自己奚落了一番落荒而逃的死胖子說,長孫無忌是主考官,想必坐在正中的那個人就是他了。至於其他二人,老子又沒有見過他們的真人,還真不好說他們倆誰是誰。
“你可是楊二?”正襟危坐在書案後正中間的長孫無忌,在定睛看了楊明一眼後,手捋胡須,有些疑惑地問道。
“回大人的話,在下正是楊二。”楊明被長孫無忌銳利的目光掃視了一眼,覺得氣勢有些抵擋不過,恭敬道。
“那我來為你即興出一題,方才你抽中的題目是項羽,那我就為你出一個關於東周的題目,你認為那戰國七雄,為何到最後卻被秦國吞並。”長孫無忌見楊明生的是英俊瀟灑、儀表堂堂,便思忖了片刻後,緩緩地說出了考題。
我靠,這長孫無忌老謀深算,不愧是淩煙閣排名第一的功臣。果然不是蓋的,竟然給老子我出了一個關於兩千多年前時代的問題。
楊明搜腸刮肚,苦思冥想了片刻功夫後,站直身子,挺直腰板,旁若無人地清了清嗓子後,雙手抱拳,說道:“啟稟諸位大人,在下以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嚐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嚐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好在楊明打小在自己二叔的督促下,沒少背誦古代名人名篇,這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和詩詞,早已經爛熟於心。今個兒,正好信手拈來了蘇洵的古文名篇《六國論》救急。
在楊明言之鑿鑿、口若懸河、陰陽頓挫的講述中,那三個考官俱都臉露驚容。待楊明一口氣把這這個長篇大論朗朗上口般說完後,整個房間之內,立馬寂靜了下來。若是一根鋼針掉在了地上,恐怕都能夠清晰入耳的。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