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侯當下把禮單退了。不要。隻是,這事兒,要是再糾纏,對侄女也不太好。侄女馬上就要嫁入親王府做世子妃,沒必要因小失大。兩家梁子也算結下了。在翰林院工作的周安同誌聽聞這個消息,立馬找上侯府,“族伯,我這裏有法子獻上!”

他早就看方家不順眼了!

不久,景安侯夫人的陪嫁書鋪子就推出一本新書---《科舉解題分析》。這年頭,市麵上賣的都是四書,五經,各位大儒的文集,遊記,詩集,還有就是話本。科舉方麵的書還挺少的。好多大儒的學習筆記,都是要傳家的。就是偶爾抄送一份送人,收筆記的人也要領大人情的。這本書可以說是填補了行業空白啊。鋪裏的夥計一推薦,讀書人拿過來看幾眼,就知道,這裏麵幹貨滿滿啊。分析得頭頭是道的,“感覺如大黃鍾大呂般,這一撞,就撞開了我的文思!”---一位屢敗屢戰的老舉人舉著書,興奮地說道。能中舉人的,家裏條件都不會太差。也不差這本書的二兩銀子。九十九步都走了,當然不能敗在這一哆嗦上。買!買!買!

他們有時候去拜訪個大儒,費盡力氣也不一定能見到人家,就是見到了,受半天冷眼也不一定能得到指點。相比較來說,這二兩銀子就合算太多了。有些機靈的,直接買上十來本,反正也不算貴,還可以送人嘛。有些老家外地的官員,特別是一些家族文運不昌的,看到這種好書,買上幾十本送回老家的也不少。這樣的書,確實可以傳家了。外地的書商看到商機也跑來談批發業務。書鋪子的掌櫃就說了,兩百本起,批發價,半價,一兩銀子就可以。書商們一聽,這絕對合適啊,對半賺。這種書,根本不愁賣,甚至有可能他們還能賺些人情呢。好多書商,都是幾百本幾百本甚至一千本的起批。這本書,永遠不會過時。肯定不會砸在手裏就是了。於是,這本書,迅速地以京城為中心,以點帶麵,輻射到各地,紅遍大江南北。隻要家裏有讀書人的,知道這本書,就沒有不喜歡的。隻是吧,這本書吧…………中間的位置還附了一個故事。什麼故事呢?袁總督,受了別人的救命之恩,結果,恩人求到他頭上,讓他幫忙要回自家子嗣的時候,他呢-------奪人子嗣相報!

周安是誰?他可是寫話本子的高手!經曆了這麼多世界,他用話本子做武器,鬥倒了好幾個反派呢。寫到孩子被搶走的時候,周安把場麵層層渲染,孩子的祖父母多麼地傷心,描寫得更是淋漓盡致。這麼一本科舉神書中,不倫不類地插這麼個故事,定有深意啊。大家就不由地問了,這位袁總督,影映的是誰?

--------都不用想,這人物絕對是有原型啦。文人嘛,有時候罵人就喜歡拐彎抹角的,俗稱映射啦。沒有原型憑空寫這個話本出來,根本不可能。其實隻要一琢磨,方對圓嘛,應該就是方總督啦。再稍微一打聽,果然,是他,是他,就是他!

天呐,震驚!方總督還有這麼不堪的過去!

真沒想到,方總督的人品,這麼………平易近人,以前還一直以為他高不可攀咧。這年月,官員也好,讀書人也罷,都是要養望的。雖然好多人家,內裏發生過更不堪的事,但是沒有被曝出來啊。明麵上,大家對名聲看得都是比性命還重的。自古以來,救命之恩,講究的是要湧泉相報,你不但沒湧泉,還恩將仇報,過分了啊。周安通過這個話本,把方總督的行為放大,展現在了全國的讀書人麵前。話本裏也提到,按理說,孩子親爹是沒了,但是祖父母並沒有放棄這個孩子啊。他們的要求合情合理,袁總督張張口,就能還上救命之恩,還不用承擔任何政治風險。要知道,一般人,拿救命之恩找上門要報答的,最少也是於司法有礙的。為點銀錢讓別人還救命之恩的人很少。像什麼給罪犯脫罪啊,都屬於常規報恩項目。但,就是這樣,人家袁總督還是放棄了這個輕易從施恩人那裏脫身的機會,選擇了對他們落井下石。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