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的舅舅把事情鬧得那麼大,想必機械廠裏,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要是上麵真的派調查組來查,光痕跡清理幹淨也沒用,這麼多人證也不好打發。現在就看這個劉記者和報社是什麼態度了。要是他這裏願意放他們一馬,就此息事寧人,這事還真就不叫個事兒。要是劉記者真要追查真相,等見了報,他這個職位可能就保不住了,甚至還要挨處分,下放都有可能。到時候老婆孩子和家裏的老娘怎麼辦?誰來幫他照顧?

“我們主編說,既然周家剛開始存了換人的心思,周安下鄉的事兒,就別報道了吧,不然,批評他們吧,人家後來又進步了,表揚他們吧,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又有些…………是吧,怎麼著都不合適。”

劉記者悠悠地說道。聽到這兒,孫主任忍不住要熱淚盈眶,哎呀,天籟啊,天籟!

這簡直是世上最美的聲音!

不管怎麼著吧,既然報社願意放棄這個選題,就說明這事兒,算是過去了。可算是過去了!

“那行,我知道了,麻煩你了,時間也不晚了,快中午了,我也不耽誤你時間了,先走了。”雨過天晴,孫主任咧嘴一笑,衝劉記者揮了揮手,他要向李幹事報喜去!~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警報解除啦!

望著孫主任倉惶的背影,劉記者眼神裏泛出一絲冷意。雖然周家人不是個東西,可這位孫主任也沒少從中推波助瀾。隻是,他總不好意思一下子把人逼急了,不然他們和周家聯合起來反咬他一口,也是挺麻煩的。不過小懲大誡總要有的。剛才這位孫主任那副萬念俱灰的表情,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再說周安,先是坐火車,再是轉汽車,再然後是驢車,終於,幾天的奔波後,周安來到了表哥下鄉的地方---楊家河村。新的戰鬥,馬上就要打響了。

第47章 被迫下鄉的知青(六)

楊家河村的村長叫楊大忠, 五十來歲,當天,是他帶著車把式趕著小驢車把知青們接回來的。“這是咱們村的知青宿舍了, 東邊這幾間房子住男知青,西邊這幾間住女知青。一會,你們把各自的行李搬進去。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準備上工。大家天南海北地聚在一起, 都是緣份,以後呢, 希望大家能夠團結, 互相幫助。”

楊大忠站在院裏中央, 背著手跟知青們道。大家來之前, 多多少少也都被家裏囑咐過,要和大隊幹部打好關係,於是紛紛點頭,然後七手八腳得齊心協力把行李搬到各自的宿舍裏。楊村長又勉勵了大家幾句, 離開了知青點。他們這批下鄉的知青四男兩女,路上大家也都做了自我介紹, 互相認識了, 大家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寒喧著。天慢慢得黑了下來, 知青們也陸陸續續地回來了。楊子恒看到周安的時候,當下就呆在了那裏,直勾勾地望著對方,他甚至以為自己看花了眼。這不是小表弟嗎, 他怎麼也下鄉了?

在楊子恒楞神中,周安一個箭步上前,“這位大哥, 你好,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