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被迫下鄉的知青(十九)
張衛軍琢磨著, 他一向與人為善,周安來了後,他們處得一直不錯。周安和楊子恒關係非常好,他是看在眼裏的, 而他和楊子恒的關係, 肯定也是沒得說。如果是這件事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好處, 他相信周安應該不會瞞著他的。最起碼周安應該不會躍過他隻告訴劉宏進一個人的。為人的這點自信他還是有的。而且看劉宏進剛才的神色, 應該不是提前得到的消息。那劉宏進為什麼會這麼積極咧?
他正琢磨著的時候, 就聽見楊子恒也報名了。他不由用尋問的目光看向楊子恒。楊子恒會意,微笑著握了握拳頭回應他。楊子恒的這個手勢他懂, 就是讚同鼓勵的意思。那就說明, 他也覺得這件事大有可為了。楊子恒能做到知青們的帶頭大哥,腦袋並不笨。電光火石, 楊子恒突然想到了,哦,原來這事兒操作好了, 就是個事實回城啊。怪不得,瞧瞧, 人家劉宏進這腦子,就是靈光, 不服不行。“我也報名,爭取多賣貨, 希望咱們楊家河的製衣廠生意能紅紅火火。”張衛軍也急忙表態, 他要做銷售員, 為村裏做貢獻!■思■兔■在■線■閱■讀■
可能是張衛軍平時威信比較高,也可能是大家都有從眾心理,一看張衛軍報了名, 知青們對望一眼,也都踴躍起來。“我可把醜話說在前頭,這做銷售員,可是一份錢工資也沒有,隻能拿提成,要是賣不出去,到年底也沒有工分分。大家可得想好了。”見到這麼多人報名,周安還是很開心的,不過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沒事,沒事,咱們知青呢,就是來建設農村的,能為村裏出點力,也算不虛此行了。”
“是啊,咱們從城裏來,人頭也比村裏人要熟些,這銷售的工作,舍咱們其誰呢。”
“該站出來的時候,咱們還是要站出來的。”
大家的話是一個比一個說得漂亮。說的王媛的眼睛是越睜越大,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她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怎麼突然間,大家的精神都升華了?
這升得可不是一點兒半點呐。明白的是明白了,不明白的照樣不明白。男知青們都報了名了,包括兩個老家離楊家河隔著好幾個省份的。女知青們報名的倒不多,隻有兩三個。周安倒不在意,一個小村裏的製衣廠,前期規模也不會太大,也用不了太多的銷售人員。村裏集資的事兒,出於低調考慮,周安沒有開會,是二賴子一家一家幫忙收的。全村一百八十來戶,家家都不少,一家一塊錢。二賴子是這麼說的,“投出去這一塊兒,家裏的日子也差不到哪兒去。可要是少了這一塊錢,到時候家家分紅,您這裏沒有,您就真不眼紅?真不難過?到時候家裏人會不會怨您?放心,賠不了。要是真賠了,三年內,我拿工資給您補上。”
他是正式工,一個月也有三十塊。一百八十塊也就是他半年的工資。有個別猶豫的,聽二賴子這又嚇唬又保證的,也不想將來在兒孫那裏落個埋怨,說來也就一塊錢,也算不上多咬牙,就都投了。就連村裏條件最差的楊天賜楊大爺,也找大隊部借了一塊錢,說好了年底從生產隊上的分紅裏扣。這就是二賴子和鄉親們的人情來往了。工廠辦成功了,那些猶豫過的,肯定是要在心裏感激二賴子,就是失敗了,人家也說了拿工資賠。鄉親們也得說一句這孩子不錯,心是好的,這是記得村裏人這些年對他的好呐。因為保底的事兒,二賴子就這件事在村裏頗是刷了些好感。“星寶哥,你真不怕我賠了啊?”周安拿到錢,頗是感慨地問道。“哥哥我相信你。就交你這個朋友了。”二賴子拍拍周家的肩膀。因為周安讓他得了份工作,他對周安有種莫名的信任。況且,他也想過了,要是真賠了錢,大不了就是每月省點還給大家就是了,一家也就一塊,不傷筋不動骨的,慢慢還,沒人會為這一塊錢怎麼樣他的。可要是成功了,周安這個朋友,他就算是交下了。他一家一家去說,也費了不少力氣呢。“星寶哥,這個人情我記下了。”家家都投了資,也就省得將來做大了有人眼紅來搞破壞。最起碼也是給他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呢。這份人情,他得領。周安給二賴子道了謝,讓會計袁亮把錢收了。袁亮就是那個號稱家學淵源,家裏老爹也當會計的那個。周安考核了一下,他算帳水平確實不錯。廠裏麵,他總要有一個自己人。表哥楊子恒和張衛軍都有意思回老家去做銷售,袁亮他也打聽了,為人還不錯。他這邊就想安排這麼一個人,楊大隊長擺了擺手,給了周安這個麵子。然後就是村裏開會,一是說租借縫紉機的事。二是廠裏招工的事。這年月,一台縫紉機可不便宜,一百大幾,還得有縫紉機票才能買到。周安和村民討價還價,最後談的是每月兩塊錢租借費,招工的時候,家裏有縫紉機的優先錄用。就像二賴子說的那樣,村裏的縫紉機也不多,攏共就五台,都租了過來。周安跟各家都簽了一年的租借合同。招工的時候,全村人能報名的都報了名,選人的事兒,周安沒摻和,他的威信還不足以震懾大家。還得地頭熟的楊大隊長來坐鎮。最後,大隊部和廠裏的技術總監楊老伯一起商量著選的。平時一個村裏住著,鄉裏鄉親的,縫衣服誰技術好誰手裏的活潦草,大家也都心裏有個數。技術差不多的,也有爭執的。不過都被楊大隊長強勢地壓了下來。最後十幾個技術工人名額,定的都是村裏的人,女知青們都沒選上。王媛倒是報名了,不過技術也算不上太出挑,被刷下來了。周安也承諾,等生意好了,立馬再招一批工人進廠。會計定了,剪線頭的,收發倉管這兩個技術要求不太強的職位,競爭就比較激烈了,收發這個位置,還是需要一些力氣的,定的是村裏一個青壯。剪線頭的活,給了一個叫於波的女知青。連村民再加上知青們,總共也就收了二百多塊錢的集資款。韓雲雲………她爹還是挺給力的,或者說人家父女都比較給力,他們總共才買了不到三百米布,價格和一些國營大製衣廠的出廠價一樣。楊大師傅設計了一款男士套裝,顏色,不用說,就是最常見的藍色。這個年代男士的衣服,款式上變化其實不大,主要就是一些細微處,怎麼能穿上更有型,是精神,更舒適。三百米的布料,著實不算多,也隻能是做一些樣品罷了,大中小號的,分別做出來一些,讓銷售員們拿著樣品去推銷。周安也跟銷售們講了講一些後世的營銷理念,比如,要和百貨公司的售貨員搞好關係,因為他們是直接麵對客戶的,如何維護和百貨公司人員之間的關係,售貨員們在麵對客戶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應對之類的。男知青們拿到樣品,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工廠的工人們都有些忐忑不安,工廠剛開起來,要是衣服賣不出去,這工作估計還得黃。拿到樣品第二天,袁亮從廠裏訂了一百件。還當下給的全款。“怎麼著,我也要盡我所能,支持一下咱們村裏的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