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初三,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
毓慶宮前院忽然成了肅穆之地。宮人垂頭靜立,捧著托盤侍列兩旁,在他們中央,李德全與諸位總管身著補服,最前端是手捧聖旨的裕老親王,以及文華、武英二位大學士。
院裏安靜萬分,毓慶宮大大小小的主子等候宣旨。太子心有所感,在所有人看不見的角度,悄悄握了握太子妃的手,隻見裕親王展開聖旨:“太子嫡長子、皇長孫弘晏接旨——”
弘晏一身金黃色的蟒袍,懷揣著疑惑跪下。
裕親王沉聲道:“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建儲胤礽,太子又生嫡長,已及六齡。皇長孫弘晏,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皇太後慈命,今以弘晏為皇太孫,授以冊寶,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欽此!”
霎時一陣騷動,喜悅幾乎化成實質湧現。
裕親王笑嗬嗬地道:“皇太孫殿下,接旨吧。”
弘晏怔愣著接過聖旨,等到謝過宣使,將之三跪九叩、供奉於案,仍有如墜雲霧之感。冊封來得毫無預兆,他親親瑪法怎麼就心血來潮,冊他為皇太孫了?
難不成是《種田手冊》的功勞?
他悄悄瞅了眼太子,太子心情是罕見的激蕩。緊緊握住太子妃的手,笑容怎麼也掩飾不住,等到弘晏瞅向他,霎時斂起笑容,恢複了近來慣常的不對勁。
弘晏:“?”
——
冊封皇太孫的聖旨昭告天下,各方賀禮如流水般送進毓慶宮,不過一個午後而已。
現下人人都知,有了皇太孫,太子之位穩如磐石,就算天王老子來了也動搖不了。說句不好聽的,就算太子生了意外,那也是皇太孫繼位,誰敢質疑,誰能質疑?
皇太孫在民間的威望聲名,滿朝文武就算加起來也不能比。大多數重臣心想,理當如此,“長”字變成“太”字,才是實至名歸嘛。
等弘晏漸漸回過味,已是晚膳時分。一家人聚在一處,元曦也上了桌,有了如此喜事,毓慶宮的廚子恨不能將滿肚子存貨掏出來,顯得菜肴意外豐盛,比往常更美味幾分。
弘晏一如既往地給太子妃夾菜,笑眯眯地逗額娘開心,仿佛皇太孫隻是個銘綴而已。接下來輪到太子,弘晏忽而放下碗筷,捧起臉蛋,似是要有千言萬語訴說。
太子眉心一跳,就聽弘晏深沉地問:“阿瑪,你是不是頭頂光環的男主角?”
前有重生的老爺子保駕護航,後有穿越的親兒子搖旗呐喊。自出生起困擾的生存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他發展的知己遍天下,越看越覺得阿瑪頭上得有一個光圈,上寫“男主光環”四個大字。
太子:“……”
太子嗬嗬一笑,雖然不懂男主角是什麼意思,但臭小子的表情語氣,他再明白不過。
直到暮色深沉,晚膳撤下,太子牽著弘晏來到書房,說是有要事需父子商談,半晌低沉道:“就在你冊封前日,汗阿瑪傳達給孤一句話。”
事關冊封,弘晏霎時正襟危坐,緊接著,太子鳳眼盯向他,緩緩道:“元寶欲與胤禔治河。”
弘晏:“……???”
弘晏生出極為不妙的預感,隻聽太子揚聲道:“關門,上鎖。遞雞毛撣子!”
隨即含著笑看他:“這兒沒有小黑帽,也沒有皇上救你,門外有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