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掌事餘慶已經築基,但其天資平平,有生之年想要結成金丹幾乎無望,唯有等老天垂憐,送他一份機緣,才有可能擺脫這一隻腳踏上修仙之路的窘境。
然而,機緣若是這麼好求,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庸庸碌碌過完一生,最後依舊隻能歸於塵土?
餘慶的目光從李懷瑾胸`前的禦靈環掃過,他為人圓滑世故,不像王雎那般喜形於色,而是笑裏藏刀之輩。
對於他來說,眼前的青年與普通的外宗弟子,到底是不同的。
首先,李懷瑾姓李,他跟禦靈宗的少宗主一樣,都是懷字輩的。
再者,這小子有天生的木水雙靈根,也預示著他與他們這等三靈根、四靈根的修士之間,那猶如天地之隔的差距。
隻不過對方現在身無長物,唯有胸`前那上品禦靈環透露著李懷瑾曾與內宗有密切的關係。
可惜的是,眼下連這點關係,怕也是要斷絕了。
——祖上乃是內宗之人如何,天賦過人又如何,如今他還不是受先人所累,被棄在外宗,白白浪費了過人的天資,隻能蹉跎歲月?
餘慶想到這裏,心裏好受了些,也沒多計較李懷瑾晚來了,隻照慣例訓責了他幾句就說起了正題。
“今日叫你來,是因最近有些謠言,與你有關,宗主示下,不日將派人帶你去主峰問話,切記謹言慎行,不可在尊者麵前失了禮數。”
原來數月前,李懷瑾不慎從一線崖上摔下,差點丟掉了性命。
隨後有謠言傳出,稱事發之時有人看到了宗主次子李懷暄等人也在崖上。
眾人覺得主峰弟子任由同門墜崖,有見死不救之嫌,但李懷瑾不受內宗待見一事,也因此落下了實證,所以王雎等人欺辱於他,才沒有了顧忌。
李懷瑾知道餘慶說的謠言,就是指這件事。
——畢竟,閑話一開始就是他想辦法傳出去的,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呢。
當年他李扶風是渡劫失敗而亡,理應魂飛魄散才是,卻不知為何寄魂於李懷瑾的禦靈環中。
原本的李懷瑾還未引氣入體,又無護身法寶傍身,墜崖時不幸丟掉了性命,而李扶風隨之複生,借原主之身,重新曆這一世。
所以他也知道,那根本不是什麼謠言,而是事實。
原本的李懷瑾,確實是被李懷暄引去一線崖,又為摘崖上的靈植而失足殞命的。
若是一般人,明知道宗主之子不喜自己,又豈敢把此事傳揚出去。
可李懷瑾多少了解自己那位做了宗主的師兄,知道對方決計忍不了任何汙名,聽到這等謠言之後定會把他叫去,而且多半會想什麼辦法安撫於他,也好堵住旁人的嘴。
商虛秘境開啟在即,李懷瑾身上除了一個禦獸環,連件像樣的法器、符咒都沒有,到時候別說去秘境了,恐怕連名額都爭取不來。
而且他很清楚,想查明白為何自己渡劫之時會有那般異相,想知道自己隕落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更想知道他的寶貝疙瘩們如今如何了……光在外宗種靈穀,是決計找不到答案的。
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有變數,才有希望。
正所謂不破不立,與其一直在外宗受小人的欺負折辱,不如反其道而行,叫愛惜羽毛的宗主不得不理睬他。
結果,真如李懷瑾所料,宗主李元蘊果然召他見麵。
外宗掌事餘慶之所以要提點李懷瑾“謹言慎行”,並不是關心他、怕他出醜,而是篤定內宗尊者此番是要興師問罪的,遂要撇清關係。
事後若是有人質疑餘慶未教外宗弟子規矩,他就可理直氣壯地反駁回去,道他已經盡了該盡的義務,隻是李懷瑾太過愚鈍、還是犯了忌諱,因此一切錯處與他餘慶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