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大軍並沒有在義州城停留,離開之前,一把火將整個義州城燒的得幹幹淨淨。
他們沿著大淩河,連夜向大淩河堡奔去。
當夜色漸闔,點點星光伴著月的冷輝灑在波光粼粼的大淩河河麵上,一絲絲的霧氣正悄然升起,從蜿蜒的河穀,從黑幽幽的樹林後,帶著千草百蒿和魚腥泥香的氣息撲麵而來,將剛剛的屠殺造成的燥熱冷卻了不少。
大淩河在曆史上最早的稱謂叫漢水。
《山海經》上記載:“漢水出鮒禺之山”。其“漢水”,即指的是它,意為大淩河離開醫巫閭山。至漢代,大淩河稱白狼水。據《漢書.地理誌》載:“一水東北出塞為白狼水。又東南流,至房縣入遼。”
遼代,改稱靈河。
遼以後,才改稱大淩河。
大約在第二天的下午未時左右,吳三桂終於看到了大淩河堡的影子。
吳雙指著遠處的建築群,為吳三桂介紹道:“這大淩河堡自太祖立國以來,就始終都是大明山海關外的軍事重鎮和貿易中心,曾經數次毀於戰火。如今城內的居民多達三萬人。”
“在大淩河城外的險要處,設有一百餘座小堡,每個小堡由一名將領統轄。這些散布於城外的小堡與大淩河堡守望相助,可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
正說著,吳三桂忽然發現前方軍旗招展,火炮、火銃和勁弩俱都嚴陣以待,居然是大股枕戈待旦的明軍,看架勢顯然是等候他們多時了。
負責探路的吳九策馬回到吳三桂身邊道:“二少爺,前麵打出的是寧遠副總兵孫定遼的旗號!”
“孫定遼?”吳三桂微微有些詫異地道,“他怎麼會出現在大淩河堡?”
“少爺,要不要打出我們的旗號?”
吳三桂點了點頭,隱隱覺得好像哪裏不太對勁,可是卻又說不上來。
這時候,孫定遼也通過旗號認出了對方是友軍,但是卻很驚訝這一支五千餘人的騎兵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昨夜從義州城方向傳來的通天火光著實讓他吃驚不小,所以斥候回報說有五千騎兵向大淩河堡而來的時候,他立即整軍以待。
“副帥,小心有詐!”親兵校傅大為提醒道,“對麵那五千騎兵打出的是寧遠軍遊擊的旗號,可是祖鎮台讓副帥前來督建大淩河堡的工事時,卻從未說過會派騎兵過來!”
孫定遼眉頭微皺道:“派人過去問一問!”
“是!”
傅大為立即派了一個伍長帶人過去問話,片刻之後那伍長就帶著消息回來了。
“稟副帥,對方是寧遠遊擊吳三桂的人,昨天晚上就是他帶著五千騎兵襲燒了義州城!”
“吳三桂?原來是他?”孫定遼微微鬆了一口氣,不過卻疑惑地道,“他離開寧遠的時候不是隻帶了一千老弱病殘嗎?怎麼這一次回來卻變成五千騎兵?”
“這個屬下也不知道!”
孫定遼擺擺手道:“好了,你去讓吳三桂親自過來見我!”
過來沒多久,吳三桂就策馬狂奔而來,遠遠地向孫定遼行禮道:“吳三桂參見孫副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