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河堡的守將全都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們眼前的那一幕,剛才地雷爆炸的威力他們都親眼看到了,簡直可以比擬寧遠城城樓上炸死努爾哈赤的紅衣大炮,難怪當今聖上會冊封這地雷為威夷震遠大將軍。
這時候,即使是那些對吳三桂抱有成見和敵意的明軍守將,此時也不禁對他生出一絲敬意。
孫定遼心中感慨萬千,昨夜吳雙和哈丹巴特爾找到他,說要出城去埋地雷的時候,孫定遼還以為他們是在開玩笑,在他看來,這地雷根本就是個無用之物,雖然被崇禎皇帝冊封為威夷震遠大將軍,也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大明和建虜開戰的時候,哪一次不得冊封幾個大炮當大將軍,也沒見這些大炮把建虜都轟死。
他心中雖然尊敬袁崇煥,但是卻對袁崇煥的“堅城利炮,殲敵於城下”的理論不敢苟同,打仗嘛,就是兩撥人打起來才叫打仗,大炮火槍和地雷隻能當作是戰鬥過程中的輔助,真正殺敵還得靠將士們奮勇殺敵才行。
盡管一個明軍士兵也許不是那些凶悍的通古斯野人的對手,但是大明人多啊,數以萬萬計的大明百姓,哪怕是百裏挑一,都能馬上聚集上百萬的大軍,而建虜全族的人口都不過幾十萬人,除去老人、女人和小孩,建虜的總兵力怎麼也超不過十萬。十個人打一個,沒理由還要靠那些花哨卻不實用的火器。
所以,在孫定遼的心裏,一直都覺得與其花費那麼多的銀子去造那些大炮火槍,還不如多給將士們派些餉銀,隻要給足了餉銀,將士們自然奮勇向前,區區十萬建虜還不是轉瞬間灰飛煙滅?
但是孫定遼親眼目睹了地雷爆炸的威力時,他才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雷霆之威,什麼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在寧錦一線駐防也有十餘年了,還從沒見過建虜士兵被嚇得狼狽而逃的情形,就算當年努爾哈赤在寧錦之戰中大敗而回,建虜也不曾如此慌張過。
想到這裏,孫定遼忍不住讚了一句:“吳襄生了個好兒子啊!”
薑桂聽在耳中,心裏嘀咕道:看來我應該提醒一下祖鎮台,我們真的是太低估吳三桂了。此子領兵作戰常不按章法,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倒也深合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道。
想起祖大壽,薑桂忽然意識到,大淩河堡被圍,與寧遠的聯絡已經被徹底切斷,祖大壽還不知道會不會帶兵來援救。如果援兵再不到的話,以大淩河堡內的糧草儲備,隻怕堅持不了多久了,一旦大淩河堡被攻破,以建虜殘忍嗜殺的性子,這城裏的男女老幼,估計是一個都活不成。
……
就在大淩河堡城樓上的明軍守將們的各有所思的時候,一萬建虜騎兵在豪格的督促下,開始勇往向前,改朝大淩河堡的方向馳來,其後翻滾不已的煙塵猶如一條怒虯賁張的惡龍一般,張牙舞爪,說不出的猙獰。
眼看著就要衝進雷區了,豪格猛然一勒韁繩,停住戰馬。他還沒蠢到直接衝進雷區找死的地步,隻是衝到那幾輛炮車麵前,遠遠的向著大淩河堡的方向喊道:“吳三桂,可敢出城一戰?”
吳雙和哈丹巴特爾麵麵相覷,一時搞不清楚豪格骨子裏賣的什麼藥。同在堡樓另一頭的孫定遼卻是如臨大敵,早早地讓火銃兵在堡樓上一字排開,將火yao上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