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感冒打點滴的緣故,更新時間顯得有些晚了,不過今天應該還是會有第二更,可能要比較晚,請大家見諒】
朝鮮自李成桂得其國之後,世世臣服於明。
大明萬曆時期,日本進攻朝鮮,朝鮮幾乎亡國,全賴明朝的全力支持才得以周全。所以史書稱“德明益深”。
壬辰倭亂以後,朝鮮方麵感謝大明帝國的再造之恩,全國上下自覺形成了一股更加強大的親明風氣。
大明和建虜的薩爾滸之戰,朝鮮也曾派將軍薑宏烈領兵助陣,不過戰敗之後,薑宏烈和他的殘餘部眾五千多人投降了建虜,被老賊努爾哈赤所接納。不久,努爾哈赤讓薑宏烈的降將十多人帶著自己的書信呈交朝鮮國王,讓朝鮮國王自己選擇應該跟著誰!當時的朝鮮國王毅然站在明王朝一邊,仍以明將毛文龍守皮島威脅後金。努爾哈赤因此耿耿於懷!
大明天啟七年,朝鮮的叛逆韓潤、鄭梅投靠到皇太極的帳下,並為虎作倀地作為建虜大軍的向導攻打朝鮮,先破毛文龍兵於鐵山,又進陷義州諸城,渡大同江,長區深入,直逼朝鮮的國都。以屠戮平民聞名的阿敏,早年在遼東半島,就多次屠殺漢人百姓,此番進攻朝鮮也不例外,幾乎是血洗了整個朝鮮北部,將朝鮮人殺的屍橫遍野,怨聲載道。這也使得整個朝鮮的民心更加傾向於大明。
朝鮮國王李倧與妻子被迫遁逃到江華島,乞援於明,但是此時的毛文龍也被為建虜牽製,不能赴援。朝鮮隻好遣使向建虜乞和,而建虜也因為沒有船,不能渡海襲擊朝鮮國王,所以允許求和,和朝鮮約為兄弟之國,訂盟而還。
朝鮮史稱“丁卯虜亂”。
丁卯虜亂之後,朝鮮表麵上宣布脫離明朝,並與皇太極締結了兄弟之盟。但是,由於建虜卻把朝鮮當成天經地義的蕃屬國和二等國,當作是濫施淫威、索拿卡要的對象,多次直接幹預朝鮮內政。這直接導致了朝鮮上下的不滿,遂又暗中向頻頻向大明示好。
崇禎即位後,對建虜一直保持著強硬政策,因此朝鮮上下更是人心思變。
所以,吳三桂的破虜軍在進入朝鮮之後,不但沒有引起朝鮮當地居民的動蕩和驚慌,反而有很多的百姓主動的為破虜軍籌集糧草,提供物資。
這讓吳三桂很是感動,他覺得現如今的朝鮮人民可比前世的那些無恥之極的高麗棒子可愛多了。
在哈丹巴特爾他們的提議下,破虜軍暫時駐紮在惠山,然後將斥候派往朝鮮各地,打探朝鮮的局勢。
好在朝鮮本是小國,不過數千裏的國土麵積,及時派的最遠的斥候,十天也足夠一個來回了。所以吳三桂也沒有反對,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把傷勢徹底養好。
不過這就這段時間,吳三桂得到了大淩河堡被攻破、祖大壽先降後叛的消息,他不禁感歎不已,曆史的軌跡雖然有所改變,但是終究還是在頑強地沿著固有的軌道在前進,他想要扭轉整個局勢,絕對不是靠殺幾個建虜的將領就能辦到的,僅僅靠著手頭的不足六千人的破虜軍,也絕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