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三更送上】
“世世代代居住在牛角村的農民會取你們這樣的名字?”吳三桂鄙夷地看了他們一眼道,“看看你們的腿,不是腳上沾點泥巴就是老農!這天下有那個老農的腿會像你們這樣細皮嫩肉的?”
李泰憲和李泰和頓時色變。
吳七低頭一看,果然,這兩個家夥的小腿往上都是白白嫩嫩的,顯然不可能是成天在田中勞作的農民。
“二少爺,把他們交給我吧,我有辦法讓他們開口!”
吳三桂點點頭,任由吳七將他們帶進了左近的小樹林之中,片刻之間就傳來了李泰和殺豬般的慘叫聲。
轉瞬之間,李泰憲也癲狂似的大聲嚷叫起來。
吳三桂忽然有些好奇吳七這小子到底用了什麼辦法,不一會兒,吳七就提著李泰憲出來,把他扔在地上,怒喝道:“還不快說!”
李泰憲臉上還帶著驚懼之色,聞言立即如同小雞啄米一般不停地點頭:“是,是,是!”
接下來,他就一五一十地將自己的來曆從頭到尾敘述了一遍。
原來,李泰憲和李泰和都是朝鮮北部邊境四郡之一的閭延城中李氏家族派來的線人。李氏家族的族長李爾瞻是北人黨,因為擁立光海君李琿而使李氏家族壯大起來。但是由於光海君李琿即位後,昏亂日甚,幽廢母後,屠兄殺弟。所以被現任的朝鮮國王李倧用石灰燒瞎雙目,流放於江華島的喬桐。李氏家族自然也就一蹶不振了。
不過李家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放棄,雖然北人黨被西人黨和南人黨壓製的死死的,但是光海君李琿隻是被流放了,還沒有死,因此以李氏家族為代表的北人黨一心想要將光海君李琿再迎回來。隻要能再次政變成功的話,李氏將是毋庸置疑的大功臣,北人黨將能再次翻身。
但是很可惜,光海君李琿卻和大明交惡。
因為光海君李琿當年是庶次子,他的父親朝鮮宣祖李昖卻不喜歡李琿的同母兄李珒,而一心想讓光海君李琿即王位。
萬曆二十年,壬辰倭亂爆發,臨海君李珒被俘,宣祖倉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歲的光海君李琿攝國事。李琿收集流散的軍隊和義兵,號召通國勤王,以圖恢複。這個舉措振奮了朝鮮民心軍心,對全國團結一致打擊倭寇很有作用。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漢城,退守釜山,並將虜獲的臨海君和順和君兩位王子送還,倭亂暫時告一段落。此時,宣祖已經屬意於光海君繼承王位了。
萬曆二十三年,宣祖冊封光海君為世子,並上表大明朝廷請求批準,不料明朝答複:“繼統大義,長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許。
光海君由是對明朝暗有怨言。萬曆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鮮再次上表請求易儲,其時明朝也正被鄭貴妃鬧著要立福王為儲的事情搞得雞飛狗跳,遂均不許。
萬曆三十六年,朝鮮宣祖大王病逝,事實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並上表明朝,自稱權署國事,請求冊封。萬曆皇帝惡其專擅,不予理睬。光海君李琿從此懷恨在心,暗中投向建虜的懷抱,對大明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