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愣了一下,忙道:“陛下日理萬機,顧此失彼原是在所難免!”
崇禎卻搖了搖頭道:“這不是借口!這樣吧,承恩,你順便也幫朕擬一道罪己詔,朕要昭告天下自己的過錯!”
“陛下,這可使不得呀!”王承恩惶恐地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勤政不倦,比之太祖成祖都不逞多讓,何過之有?這罪己詔是萬萬下不得!”
崇禎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歎息了一聲道:“也罷,這罪己詔若是假手於你,也顯得朕心不誠,罪己詔還是由朕親自來寫吧!你幫朕將剩餘的幾分奏折批了吧!”
王承恩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該從何勸起。
無奈之下,他拿起案上的幾份奏折,一份是高起潛寫的,他說如今叛軍主力雖然已被逼入了登州城,但是在山東境內,仍然有零星幾股叛軍餘孽占據山頭,所以希望皇帝能允許錦州總兵入鎮山東,以應付這些零星匪患。
王承恩本想問崇禎的意見,但是想到高起潛這次立了大功,奏請之事也是為了山東的長治久安,算不得什麼大事,估計崇禎也不會駁回。
況且這山東的叛軍戰鬥力還是有的,普通的官兵還真的不是他們的對手,也隻有吳襄帶來的遼兵才有可能鎮壓的住,若是不準的話,日後這叛軍勢力再壯大起來,又不知道要讓多少人頭痛了。
所以也樂得賣高起潛一個人情,用筆舔了舔朱砂,寫了個“準”字。
接下來的兩本都是綏延總督洪承疇上的,都是彙報剿滅亂民的應有之義,所以王承恩也簡單的批了兩個“閱”字。
第三本就比較特別了,居然是奴爾幹都司都指揮使吳三桂的奏折。
王承恩不禁有些詫異,吳三桂可是很少給皇上遞奏折了,他翻開之後才知道,原來吳三桂是向朝廷索要一些工匠。
原來吳三桂占據了朝鮮西北部之後,為了對付建虜,急需大量的武器,但是朝鮮卻不願意提供,而吳三桂考慮到從大明運過去又不太現實,所以奏請皇上,送一批工匠去朝鮮,這樣他可以就地冶煉兵器,以對付建虜。
“陛下,奴爾幹都司都指揮使吳三桂請陛下發送一批工匠去朝鮮,幫助他打造兵器,以對付建虜!”
“嗯,隻要工匠嗎?可有請餉之意?”
王承恩仔細地將吳三桂的奏折瀏覽了一遍,確信無誤後道:“沒有!”
“準了吧,吳三桂也不容易,這一年下來,從未請餉,又滲入朝鮮不毛之地,若是換了別的將領,隻怕早就吵翻天了!偏偏吳愛卿沒有絲毫怨言,還處處設身處地的為朝廷著想,這才是朕的忠臣良將!他所要的不過是幾個工匠,這件事就交給天津匠造衙門去辦吧,盡量滿足!”
工匠不過是賤民,在崇禎眼裏,實在是不值一提。
“奴婢明白!”王承恩記下之後,就小心翼翼地侍候在一旁,看著皺著眉頭的崇禎一筆一筆的寫著罪己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