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恍然大悟,黃龍並不是不願意幫忙,隻是擔心聯名上奏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朝中的那些大臣別的本事也許沒有,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的能力卻絕對是一流了,萬一要是有人在崇禎皇帝麵前進讒言,說他吳三桂和黃龍相互勾結,圖謀立朝鮮王次子是有不臣之心的話,以崇禎的個性多半不會同意冊封。
“如此說來倒是小弟我魯莽了!看來還是要從長計議才行!”
黃龍見他領會了自己的意思,不禁頷首道:“其實此事也不難,隻不過我們不需要表現的那麼明顯,更不用再奏折上寫明要朝廷冊封朝鮮王次子,大哥我負責將朝鮮如今的局勢和朝鮮王世子失蹤的消息上報給朝廷,然後說建虜準備扶持光海君李琿為傀儡,以使朝鮮徹底與我大明為敵,而二弟你卻給朝廷上一道請罪的奏折,就說自己救援朝鮮王不力,導致朝鮮王李倧重傷而死,朝鮮王世子失蹤,如今隻救得朝鮮王次子等數人,請皇上責罰就行了!”
吳三桂心中一震,這一招確實絕妙,雖然一句話都沒有提冊封朝鮮王次子的事情,但是隻要崇禎皇帝不傻,一定能看出眼下隻有盡快冊封一個新的朝鮮王才是最佳的應對之策!否則一旦給建虜搶先一步的話,大明就會在與建虜角逐朝鮮的爭鬥中徹底敗下陣來,日後的朝鮮就是建虜的附庸,而不再是大明的附庸!對於一心想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般功勳的崇禎皇帝而言,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到時候不用別人說,崇禎皇帝也會主動冊封朝鮮王次子李淏。
想到這裏,吳三桂再次對黃龍另眼相看,他的這位大哥在官場上的經驗也遠比他豐富,如果能得到黃龍的鼎力相助的話,破虜軍的實力就會成倍增長。
不過眼下吳三桂還不敢輕易向黃龍提起關於這方麵的事情,畢竟事關重大,在沒有弄清楚黃龍對大明朝廷的忠誠度的前提下,冒然提出這方麵的要求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和黃龍的徹底決裂,甚至會給破虜軍帶來滅頂之災,因此他不得不慎重!
“依大哥之見,我們該如何攻打連山關?”
黃龍沉吟片刻之後道:“其實,我在沒來到此地之前,也有和二弟同樣的心思,但是到了此地之後,我查看過連山關周圍的地勢,連山關地勢險要,兩麵都是高崖絕壁,易守難……”
吳三桂不禁有些懊:“若是將船上的火炮帶來,架在這裏轟上幾個時辰,這連山關不攻自破!”
黃龍道:“話是不錯,隻是火炮笨拙,想要從海邊移到此地,絕非一朝一夕,而我們在這裏拖延的時間越久,對我們就越不利!所以,二弟,依為兄愚見,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再攻打連山關!”
“沒有必要攻打連山關?”吳三桂頓時陷入沉思之中,黃龍居然讓他放棄連山關,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吳三桂赫然發現他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總想著要給建虜致命一擊,威脅盛京,但是這個想法並不現實,因為建虜還有十多萬大軍在外,即便是真的拿下連山關,攻到盛京城下,也同樣傷不到建虜的元氣。自己反倒有可能遭到從朝鮮回轉的建虜大軍的反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