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不好或是有事耽擱了。但從來跟穆婉如各走各的。楚然不進宮是不進宮,但是有一點,月底的時候,會讓肖璵幫著給老太後和皇後把銀票捎過去。隻說是她孝敬的脂粉銀子。她也不懂什麼宮庭禮儀,還不會文縐縐的說話,也不會做啥精巧的東西,會的也怕入不了兩位的眼,隻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法子,送銀子了。喜歡啥您二位自己買吧。或是留著當私房錢也成的。反正意思就是這個意思,肖璵都給把話帶到的。
可別覺得宮裏就不用錢,老太後跟皇後就啥也不缺。東西那肯定是不缺的。銀子嘛,還是很實用的,賞人用沒有比這個或實在的了。那拿人家的手短,月月這麼些錢收著,一年下來兩萬多兩呢。可不是小錢了。老太後都想著,巴不是楚然為了得到她老人家的認可,掙得都送進宮來了吧?
皇後剛開始收,也手軟呢。晚上把皇上請到寢宮裏,拿著銀票給皇上看,說是在鳳儀宮寧王轉交的,還把那些話說給皇上聽。皇上聽完就笑,讓她盡管收著,給姝儀攢著。姝儀是皇後生的嫡公主,皇上也快三十的人了,膝下就公主這一棵獨苗苗。他都這麼說了,皇後就收著唄。
然後這兩位還哪好意思再挑楚然的禮了。又聽說寧王府裏是穆婉如管著家呢。就更沒啥說的。穆婉如進宮請安,話裏話外的也透露過說王爺不喜歡她,從來不到她院子裏去,她在府裏連王爺的麵都見不到啥的。
那他不喜歡你,你就想法子讓他喜歡你唄!他不去你院子,你跟我們說有啥用?那怎麼著啊?我們還能管到你們家後院去啊?再是親兒子親弟弟吧,我能管他晚上進哪個被窩?
老太後到是提了一嘴子嗣的事兒。還沒敢當著皇上皇後的麵兒說,隻跟兒子私下裏提了一句。前腳說完,後腳王府就來報信兒,楚然有喜了。把她嘴堵得死死的。
那還說啥了。
哼哼哈哈的支應著吧。反應是楚然隻出錢,不出麵。穆婉如再怎麼禮儀周全的,也沒在宮裏找到支援。宮裏也不說向著哪一頭兒,三位大佬態度都很明確,別人都是次要的,他們隻看寧王。
宮裏是啥態度,滿朝文武,皇親國戚的權貴們就是啥態度。有應酬的時候,對穆氏王妃禮儀上那是一點兒不帶怠慢的,尊著敬著,也供著。跟那廟裏塑著金身的菩薩一樣一樣的。但你要說事兒,那是什麼都不應的,一個個的全都不能做主,要找家裏男人說話的樣兒。
穆婉如回娘家也方便,府裏她當家嘛,也沒人管她,想啥時候回就能回。跟她自己親娘穆夫人到是能說自己的委屈,可穆夫人怎麼說?家裏你管著呢,對外那邊兒也隱身了,應酬都認你這位寧王妃,宮裏賞賜也都是一樣的,那還能怎麼著啊?至於說那邊兒攏著男人不讓你見王爺,那你自己想法子搶啊。當娘的,能教你法子,不能幫你去搶人吧?一個那樣兒的人,你都搶不過?穆夫人把閨女送走,都發愁,這閨女是不是教得太失敗了?手裏把著管家權,對手又是那個粗鄙的性子長相,你都拿捏不住?寧王是腿瘸了,又不是眼瞎了,你到底是多笨,才連個人都攏不住的?
楚然才不管穆婉如在外麵搞啥小動作呢。愛咋折騰咋折騰去,王府裏梳理了幾遍,她已經不能煩到她跟前了。那她就無所謂。
這邊兒府裏捋順了,生意也上軌道了。天也快冷了,她正張羅著把寧馨接回來呢。小丫頭跟著外公外婆住得樂不思蜀的,不想回家了。隔上十天半個月的,老太後給接宮裏住上兩天,就急吼吼的要去外婆家。
還能為啥的,外婆家好玩兒唄。
開始的一個月,楚爹老兩口真在京城的宅子裏住著了。楚爹當年一起當兵的同僚,也有一些熬到京城的,三十來年了,大小也能熬個官職了。知道他進京,又是這麼個身份,不用掛累誰,都樂意找他敘舊。那當兵的在一塊兒能幹啥,就是吃吃喝喝回憶當年在邊關的戎馬生涯唄。楚娘可樂意招待了呢,她當初嫁給楚破虜,不就是看重他當過兵是條漢子嘛。寧馨在外婆家常聽的就是邊關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