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1 / 2)

人願意收留她,她就被送到了孤兒院,第一次她來這裏的時候才六歲半,比沈樂還要大一歲,她經常聽沈樂說起他的大爸和小爸,說將來樓下要開個咖啡店,裏麵會賣很好吃的糕點。這些糕點曾經都是獎勵,為了能吃上一塊糕點,孩子們都有認字上的要求,比如能默寫出十個字的孩子就能分到一塊。到了七歲,王曉梅有了念書的機會,這是因為沈熹專門設立了助學金,助學金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爭取,如果是懶惰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是沒有資格得到補助的,這其實促進了孩子們的進取心,而非競爭心,因為隻要達到標準,助學金獎勵的孩子們是不限數量的,包括沈樂也是需要用實力來獲得,絕不會因為他是沈熹和周言諭的兒子就擁有特權。

如今王曉梅和沈樂一樣順利考上了大學,但是她無論寒假暑假或者休息日,都會來咖啡店工作,這裏就好像是她的家一樣,除了王曉梅以外,輪流來這裏工作的孩子們還不少,有些年紀還小的就會來樓上寫作業,如今樓上也分了好幾個房間,都按年齡區分,五、六歲的孩子們照舊會被帶來這裏玩耍和識字,七、八歲的孩子們下課後自動自發組織巡區,十一、二歲的孩子們準備中考,和十五、六歲高考的學生們分在一起。

咖啡店裏的小服務生從來都不會缺,而咖啡店的客人們也有不少是學生,大約這裏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那些小區裏長大的非孤兒們也會來這裏消費,順帶自習,總的來說,“樂樂咖啡”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也是小區裏的特色之一。

小區裏還有一個特色景點就是小樹屋了,但凡來過小區和小區裏的孩子們都在沈樂的帶領下爬過小樹屋,繼當年小樹屋在網上成了頭條以後,沒多久就被曝出了真實地址——毋庸置疑這是小區裏的住戶不小心透露的,而後被當天見過小樹屋的大V粉絲們眼尖地發現便爆了出來——沈熹早有準備,他和周言諭雖然不是名人,可是因為公司的關係關注度並不小,他索性發了一條微博歡迎同城對小樹屋感興趣的朋友來參觀,這就帶動了一批買房的潛在客戶,因為沈棋又有類似的小區項目要啟動,來參觀小樹屋的人們無可避免地一同參觀了小區,以及小區裏十分特殊的那幢陽光房,他們紛紛表示完全能接受小區裏有這樣一個專門給孩子們的保留地,也因為這個,後來沈棋開發的房產中都融入了這樣一個概念,還將陽光房的麵積增大了許多,在物業方麵也不斷修訂管理方式,使得這樣的模式生生不息,讓孩子們得到更多與人相處的機會,當然這其中也有過許多問題,可是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曲折一點反而能讓人感觸良多。

“樂樂哥哥!”端著餐盤出來的是十二歲的男孩董峰,他是後來幾批裏的孩子了,來的時候是個愛哭鬼,如今也是個六年級的大男孩了,就是身高還沒竄起來,沈樂跟他說男孩子到了初中就會一下子長高,最近他就巴望著能長高一點,因為這孩子最愛《灌籃高手》,做夢都在打籃球。

“小峰也開始放假了嗎?”隨著一批又一批孩子們的到來,沈樂早就成了大家的哥哥,沈樂小時候膽小害羞,後來成了哥哥,這個毛病就沒有了,他大方又愛笑,口袋裏每次都備著糖果,小朋友們沒一個不喜歡沈樂的,因為見到他就有好吃的糖果吃,事情做得好了也能得到他的表揚,別看沈樂今年才十九歲,他儼然已經成了所有孩子們依賴的對象,孩子們遇事總是第一個想到樂樂哥哥,而不是他們的老師或者班主任。

“嗯!我報名參加數學夏令營了,所以就隻能在這裏幫忙十天。”董峰的數學成績非常好,學校暑假都會舉辦各種夏令營,由於沈熹的助學金辦得非常成功,如今這些孩子們學習的費用都有專人負責,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也都定時追蹤,學習好的孩子都有專門的備用金可以申領,像董峰這樣數學成績特別突出的孩子,無論是夏令營還是相關培訓,永遠都不需要為了錢而擔心,所謂助學金,完完全全就是為了促進這批孩子們的學習才設立起來的基金。

其實要說起來這是小區內,在這裏設的咖啡店一般不會很忙,可是這咖啡店又像是一個組織的中心,所有的信息都會在這裏彙總,這就使得人來人往了,就算是沈樂自己,也會因為來到這裏而坐下來喝杯茶或者咖啡了解一下大家的近況然後聊聊天再走。

店裏唯一的那麵非玻璃牆上貼了許許多多行事曆,這是從周言諭這個大家長這裏學來的,孩子們自己畫了類似的表格,把這個月的課程或者休息時間畫出來,現在大家都陸續進入暑假,表格上最多的就是“愛心”,每一顆愛心對應的時間段就是他們來店裏工作的時間,咖啡店從早上九點開到晚上九點,按小時換班,孩子們會默契地錯開已經被選掉的時間,用實心和空心表示工作或學習。別的時間做什麼,他們也都寫在行事曆上,他們就像是一個越來越壯大的家庭,這個大家庭裏的孩子們都成了兄弟姐妹,沈樂小時候遭遇過很不好的事,但是近幾年他早就想不起曾經遭受的痛苦,這些年下來他得到了很多很多,也學會了將得到的美好分享出去,那些曾經加諸在他身上的暴力和謾罵在他看來似乎成了上一世的事,他現在隻覺得生而美好,他希望能幫助更多仍在受苦的孩子們,他也知道這件事光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是他眼看著來到小區裏的孩子們都在越變越好,就覺得這件事是值得做的,也是他必須要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