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考試(第四更求票!)(1 / 3)

蘇琅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一直待在宮城,沒有回家,也沒有任何消息。鑒於朱家人的前車之鑒,秦如煙在家裏每日焦心不已,生怕靖帝因為心情不好,直接拿自己的丈夫泄憤。

她本身孕吐就很嚴重,再加上心思很重,沒幾天,就瘦了一大圈。

蘇玨沒有辦法,隻好過來安慰她,言道大哥身邊有暗衛存在,一定會保護好大哥的安全。何況,無緣無故,擅殺大臣乃是大忌,尤其蘇琅是靖帝親自點的考官,若是在宮城內出了什麼事,難免讓各大世家兔死狐悲,生出戒懼之心。

各大世家雖然名分上是臣子,可是他們的實力並不比皇家差到哪裏去,若是讓各大世家有了理由對付皇家,那麼,靖帝也會坐不安穩的……

秦如煙也不是什麼隻會依靠丈夫的菟絲花,她很快緩過神來,即使自己的丈夫有什麼不好了,自己肚子裏還有他的骨肉。自己這麼多年未能為丈夫生兒育女,如今,這個孩子無論如何要安安穩穩生下來。

於是,盡管吃什麼吐什麼,秦如煙還是咬著牙,每日裏盡量逼著自己吃下大量的東西,慢慢的,孕吐也減輕了,人也緩緩豐盈起來。

沒過多久,就到了考試的時候了。蘇玨參加的是進士科,考的就是策論,總共五題。三道時務,一道史論,一道音律。之後的就是些帖經了,隻要記得四書五經的原文,大體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三道時務,一道是對刑賞的見解,一道是對尊師重道的見解,第三道時務是對朝中結黨的見解。

蘇玨將所有的題目看了一眼,然後便開始慢條斯理地研磨,提筆飽蘸濃墨,用非常標準的楷體寫道:

“刑賞之忠厚論: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籲俞之聲,歡休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故曰:忠厚之至也。夫君子之已亂豈有他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製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至於第二道題,蘇玨仔細想了想,這才提筆寫道: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