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的領悟,生怕停了一下,這種領悟就會消失……
一心二用,機械地記錄筆記,一下課程亦安就往宿舍飛奔而去!
……
原來是這樣!
程亦安看著指尖冒出的那滴水珠,恍然大悟!一回到寢室,她就在網上找到了基礎術法的資料,由於這並不是什麼隱秘的資料,網上的介紹還挺詳細。
在原身的記憶中,程亦安看到的太過於主觀,在這些資料中,她才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術法,結構,源能……還有基礎術法,這四者的聯係——
最簡單的術法結構能將源能以基礎術法的形式展現,基礎術法在一般情況下並沒有殺傷力,它們就是一些簡單的自然事物與現象。
風霜雨雪,日月星辰,草木生長,新舊交替……
基礎術法隻要是擁有術法天賦的人都可以施展,程亦安指尖的這一滴水珠,就肯定了這一點。
因為她很確定,她沒有水係天賦。
但是源能本身沒有偏向,人的天賦與能力卻決定了可以施展的基礎術法強度。
同等級下,一個非風係的人處在普通環境,用一個單位的源能,隻能召出一陣一級微風。
而一個風係的人處在普通環境,用一個單位的源能,卻能召出三級微風。
這從側麵也說明了,當等級達到了一定程度,源能的消耗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他就可以使用天賦外的術法。
隻是在現實中,非特殊情況,很少有人會這麼做。因為修煉到高級,身體適應了天賦對應的術法體係後,施展它係術法的源能消耗是成倍增加的。
同樣理論上如果一個人舍得傾瀉源能,那麼基礎術法的威力也可以上升。
一級微風與十二級龍卷風,孰強孰弱不言而喻。
但這樣也是有弊端,在戰鬥中這樣使用術法性價比會很低。
以源能消耗與傷害力二者對比。
單用基礎術法是100比100,那麼用多種結構組合的術法可能就是100比10000,甚至增幅更大。
這大概也是這個世界的人這麼重視術法結構的原因。
術法結構相當於一個鏈接,將兩種或多種基礎術法結合,達到增強術法的效果。
這種結構在施法過程中,有些人為了更加準確,會通過手勢或者語言表示出來,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專注地釋放術法!
當然如果是非戰鬥,術法用在民用,傷害力不做主要目的時,單純使用基礎術法又要方便得多。
程亦安詳細了解一番後,認為這世界所說的基礎術法像是一種帶有力量的文字。
當這些“文字”以各種形式結構相結合,再吸收源能施展,就成了真正的術法。
如蔣蘭所說的初級術法,就是最簡單的兩個基礎術法的組合,中間用到了一種結構。
那個疾風術,就是“速”和“風”的簡單結合。
可惜原身的記憶中隻有一部分基礎術法,因為自身的原因,對初級術法的理解也不夠徹底。
程亦安思索了一番,她現在最需要掌握的還是這三千多種基礎術法的“文字”,和基礎術法之間的結構關係。
嘖,她這是要掌握一門新語言啊,無論在哪個世界,變強之路都任重道遠!
不過有挑戰,她喜歡~
這讓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平和的世界,鏖戰高考的時候,那時的學習知識,與現在的修煉力量一樣,沒有止境……程亦安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動力!
第6章 、找茬
末世之前,程亦安就是一個猶豫選擇清華還是北大的學霸。對於學習這件事情,雖然時間過去這麼久,但是那套經驗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