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100章才是大結局別漏了!)(1 / 1)

“我們兜兜轉轉,終將柳暗花明。”

說起來很慚愧,一開始隻是想練筆再寫篇短篇,還信誓旦旦地跟讀者保證說這次一定是短篇,結局就是54天,22萬字結束。

過程中依然經歷了數據焦慮,警告自己無數次曖昧期結束後要迅速完結,結果還是一拖再拖,一不小心又是高開低走。

不過對我來說它是完整的,它完成了它應該有的,記錄一對少男少女的青澀戀愛使命,而且兩個角色都很討人喜歡,我覺得作為一篇不撒狗血的小甜文來說,它已經及格了。

這是一個簡單的校園雙向暗戀的故事,她被他吸引,他被她吸引,如此而已。

有人說到最後的處理很突兀,所以很想聊聊。

其實在分手之前我用了很多處在為分手做伏筆。包含奶奶的病情,爸爸的新歡,藺思甜的母親,她對自己父母婚姻的看法,以及她告訴周晟的“她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那之後李海亮的保送提示,藺思甜對暑期到來的抗拒,兩人短暫分離時藺思甜的故作大度,以及電話時“我想你了”之後的眼淚,機場見麵的久抱不放,湖邊用餐喝酒,刻意淋雨夜宿酒店,以及吃藥讓周晟不戴套的儀式感,全都是藺思甜分手的前奏和安排。

但我沒有刻意去渲染這個氛圍,筆墨比較淺,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篇小甜文,而且藺思甜是一個樂觀的,不喜歡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人,她和江潯一樣也是一顆小太陽,但她比江潯更勇敢,也更愛自己,懂得抓緊時機怎麽付出怎麽收獲。雖然他們的分手筆法上有聽鯨的影子,但又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的,另一方麵因為對方是周晟,所以這是和聽鯨分手後不一樣的走向。

周晟雖然比較內斂,也靦腆,但他從來不是“高嶺之花”,也不是“禁欲冷淡”(這些推文的字眼真的很不準確),我看到有人說體會不到他的掙紮沉淪所以沒寫出這個題材真正吸引人的點,但問題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掙紮沉淪——周晟沒有談過戀愛,可他並不拒絕戀愛,他們之間沒有那些成人愛與不愛的拉扯,也不需要,他是心甘情願打開門,順其自然地讓藺思甜走了進來,畢竟從一開始我就寫了,同桌是校園雙向暗戀。

兩人分手的原因是藺思甜怕異地後兩人的感情會日漸磨滅無語而終,怕異地的距離讓兩人之間的差距更加無法拉近,怕自己變成母親那樣的人讓人體會到等待後絕望的痛苦,也是怕自己異地戀影響到周晟的學業,這個分手本身並不是毫無理由的,是藺思甜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然而甜甜選擇分手的時候兩個人還相愛,所以但凡周晟表現得積極一點,甜甜就抵抗不住,這點之前其實寫甜甜心理的時候就提到過“她喜歡周晟,她抵抗不了”“她舍不得”。

而實際上周晟和藺思甜很相似,也是那種直球的選手,對自己想要什麽也一直很清楚,他靦腆但很坦誠,害羞但也很執著,分手之後周晟並沒有甘於失聯沉寂,文末對話裏可以看出他一直很主動地在聯係藺思甜,給她打電話,給她補習,去藺思甜的城市給她過生日,他的主動消弭了藺思甜的不安全感,也讓藺思甜給足回應,所以兩人表麵說是分手,實際相當於沒分。

這個結局我並沒有糊弄人,故事是“同桌”,他們在一起同桌的故事我已經用了很細膩的筆墨寫了很多了,99章分手100章跳過一年到大學不是為了倉促結尾,而是我認為我該說的故事已經說完了,沒必要特地再用冗餘的筆墨去描述他們高三怎麽各自努力怎麽藕斷絲連,他們分手的時候就相愛所以這個分手本來就分不起來啊,短暫的分手也是為了完善人物本身的情感,讓這一對更堅定,下次相見各自成長,我覺得這個結尾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最適合的結局。

雖然結尾稍微誇張了一點,周晟賽後進了北大英才班,高中提前入學(我也想過需不需要這麽寫,畢竟真正這樣的競賽人才很多是初中就開始培養的,不過想想這是小說,周晟這麽執著喜歡數學的人這種結果也合理,所以就讓他得償所願,我也不可能真的寫他從初中起怎麽準備競賽,那可能就沒啥甜甜出場的份了),藺思甜在周晟的鼓勵幫助下考入了211,兩個人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個結局雖然交代的不多,但我認為已經足夠,可能需要你們從旁人的語言和主角對話裏作一些腦補。

下一次見麵,大概是等到同桌出版正式敲定那一天通知大家了吧?

另外,周晟的眼鏡是甜甜挑的,你們看出來了嗎?半框黑框眼鏡真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