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提供相關資料給節目組,讓他們拍紀錄片的時候搭建場景來用。
或許,還可以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再看到過去生活的小小一角。
相冊找出來放到房間裏,第二天阮溪拿給助手,讓助手遞去了節目組那邊。
因為都是些鄉下的小土房子,搭建起來比較簡單,也耗費不了多少資金。節目組那邊搭建的也很快,主要就複原了三處——裁縫鋪、阮家的老房子、吊腳樓。
複原好的那一天阮溪過去看了一下,站在裁縫鋪前,看著院子大門外寫著字的木板,她有一瞬間恍了神,感覺好像一推開門,院子裏便會坐著老裁縫。
當然她推開門,裏麵沒有老裁縫,也沒有大咪,但有仿真的葡萄架和搖椅。
房子是假的,裏麵所有的東西也都是假的,都是對著照片仿造出來的,唯有一件東西是真的,是她和老裁縫用過的——在正屋中間擺著的那台舊縫紉機。
因為紀錄片具有一定的敘事性,所以節目組希望阮溪出演一下片子裏的自己。倒不需要演什麼,也沒有台詞,就是需要一些場景,讓內容顯得更真實豐富一些。
阮溪覺得自己已經演不了十四歲了,哪怕就是坐著不動。
想了想,她跟節目組商量下來,讓可可來演。
確定好以後,她給可可量體裁布做衣裳。
自從離開鳳鳴山以後,她就再也沒有做過那些年那些款式的衣裳了。
那兩年在鳳鳴山,她自己穿這樣的衣裳,也給村子裏的人做這樣的衣裳。
來到城裏以後,做了二十多年各種各樣的設計,她沒想到自己有一天還會拿起剪刀皮尺和劃粉,簡簡單單地給人量體,簡簡單單地剪裁,簡簡單單地縫合布料。
阮溪給可可做了衣服和褲子,都是當年她自己穿過的花色和款式,阮翠芝則親手糊鞋幫、納鞋底,給可可做了一雙當時她們穿過的方口布鞋。
衣服和鞋子做好後,阮溪帶著可可去參加拍攝。
這一天家裏人沒什麼事,也都跟著過來看。
阮溪帶著可可先去換上衣服和鞋子,然後帶她去紮頭發。
對著鏡子給可可編辮子的時候,阮溪笑著說:“這樣打扮起來,更像了。”
可可乖乖坐著不動,從鏡子裏看著阮溪問:“您十四歲的時候就是這樣嗎?”
阮溪點頭,“就是這樣,人家都說我是鳳鳴山上最漂亮的女娃子。”
可可笑起來,“我也是我們學校最漂亮的女娃子。”
兩根辮子編好,可可從鏡子前站起來,轉過身麵對阮溪,問她:“好看嗎?”
阮溪把她的兩根辮子捋過來放到肩膀前,點頭道:“好看。”
可可又轉過身去看鏡子裏的自己,“原來你們那時候都是這個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