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1 / 3)

麼把他引誘出來……各種可能性在關鍵節點分叉,走向不同的路徑和方向,像一棵主幹上又分出不同枝丫然後再繼續分叉生長的茂密大樹。

他們在三十天內窮盡可能性。

想必間諜在那漫長的一個月內,也在不動聲色地思考,在三十二日內如何發揮主場優勢應對即將到來的一撥人。

間諜在知道他們投放毒氣時,故意通過對講機連線來迷惑他們,這讓他們以為,他是躲在研發中心、害怕呼吸中毒,然後讓會開飛機的人不加防備地飛向指定方向,從而落入他的高射炮陷阱裏。

易阿嵐不知道周燕安和劉今越是如何發現間諜躲在外部的,而且在預想中,如果間諜躲在外部,也有多種可能:一,他隻是單純地覺得外部安全,還是想進行談判和交易的;二,他在外麵其實是想著攻擊。

易阿嵐也不知道周燕安和劉今越是怎麼確定是後者的,這隻能等他們到來時才能解密。

但他站在廣場上看到他們兩人像兩顆石子從直升機上滾下來時,立即就清楚接下來是他的獨角戲了。他按照計劃大樹中的某一根枝丫走下去,逃跑、被抓、配合,然後在S計劃空間裏,用工業機器人殺死對方,以絕後患。

在這條分支計劃裏,羅彩雲再三強調過,不用強求查明對方的真實身份、效忠勢力,易阿嵐隻需要保證自己安全然後消滅對方,這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大約十分鍾後,在聽到隧道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時,易阿嵐從怔忪間猛地清醒,立即站起來。他倒不是因為害怕或者激動,他隻是想讓自己看上去好一點,免得給周燕安增加心理負擔。

當初在製定計劃時,周燕安就對他將會獨自與間諜周旋表達了擔憂,不僅憂慮他的安全,也憂慮他的心理狀態。

不是誰都有勇氣把別人的腦袋當做西瓜切碎。

來人不出意外就是周燕安和劉今越,他們兩人想必都見過更加血腥的場景,沒有被一地的血濘嚇住。

周燕安朝易阿嵐快步走過來,眼裏浮動著關切:“你還好吧?”

易阿嵐搖搖頭表示沒事,又怕周燕安繼續問,於是便搶過話頭:“你們怎麼知道他躲在外麵?”

周燕安解釋道:“他在讓我們離開研發中心的時候,用的詞是‘出來’,而不是‘出去’。”

易阿嵐怔了怔,隨即恍然大悟。

那個人在催促他們仨離開時說的的確是“你們快點出來吧”。

出去,與出來,隻有一字之差,但卻微妙地體現了視角和立場的差別。

如果間諜在研發中心內部,視角也在內部,自然是希望他們“出去”。而他在外麵,是旁觀、窺探的視角,下意識地以自己為標準,站在外部招引,讓他們出來。

易阿嵐想明白後無聲笑了笑,或許這就是真實的頑固之處。無論說了多少謊話、設了多少計謀來掩飾,一個人的真實立場總是會在最不經意地時候悄然顯露。

和易阿嵐學習破解係統和S計劃的工業機器人程序一樣,在過去的三十天裏周燕安也在做著自己的準備,他研究研發中心的建築圖紙,記住所有房間的用處,記住所有出口、通道和密室,了解中心所有可以被使用的短程武器,也在研發中心安全保衛科負責人的帶領下,熟悉研發中心外部,包括但不限於布置在地下、天空、以及山裏的各種形式的安保方案。

於是當周燕安已經知道間諜躲在外麵,而後間諜又給了一個200的飛行方位,同時考慮到無線電對講機的通話距離,周燕安的思索就有了一個限定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的山地裏,周燕安知道理論上可以使用小型交通工具深入進去,也知道有幾處特殊地形適合布置高射炮等地對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