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1 / 3)

護的非常好。上次從伊萬莊園也拿回了不少物資,大家不愁吃喝,還淨賺了不少武器與土產。

唐瑉教授的身體恢複的不錯,甚至已經給學生們開了古籍方麵的知識課。這些孩子們本來學習的或許與華國古籍都不沾邊,現如今卻被唐瑉教授精彩的演講吸引了。如果那位米薩教授是清醒的能懂華國語,那他聽了這些內容估計會比別人更激動一些。因為唐瑉教授講解的內容,正好是他一直沒能正確理解的部分。

華國的文字是一種先進於拚音文字的多維文字體係,一個字濃縮音形意和時態,短短千言,翻譯成拚音語言對應萬語也未必能描述的清晰準確。

華國文字書寫的古籍直接閱讀所能理解到的知識,遠比翻譯成別國語言代表的內容豐富的多。對非華語母語的人而言,想要通讀並完全理解那些古籍非常困難。

可是對於講華國語的人而言,即使以前從未接觸過古籍,讀不出這些古文字的發音,卻可以從形意方麵輕鬆獲取到更多信息,讀音也隻是某種輔助,並不妨礙關鍵意思的傳遞。

如今西方流傳的許多古老典籍其實並非西方所謂全能天才先賢原創,更多是自唐朝起到明朝時期東方文化逐漸向西傳播,由阿拉伯人翻譯帶去了西方,為他們開啟了智慧的大門。

西方人在見識了東方一脈相承的璀璨文明之後,為了提升文化自信,給自己找了個古希臘祖宗,塑造出了無所不能樣樣精通的那些古希臘先賢,無非是掩蓋突然之間大量翻譯盜取東方文明成果的由來。

唐瑉遠赴鷹國研究古籍,看的並不隻是敦煌古籍,還有艾森先生收藏的西方人對自己“文明史”的研究手稿,以及西方文獻上存在的大量指向東方科技文明的那些蛛絲馬跡。

在飛回華國的飛機上,塗靜沒有睡覺休息,她也聽了唐瑉教授的演講,比聽那些軍事理論有意思多了。

唐瑉教授講的是《山海經》。

眾所周知山海經隻剩下了文字,現存文字是對原始的配圖進行的文字描述,圖早已經遺失了。但是《竹書紀年》以及敦煌的古籍記載了一些關鍵線索,那些親眼見過《山海經》全圖文的人們,憑借記憶曾經複原過其中最重要的圖紙,也就是地球全域的地形地貌風物特產。那張圖紙曾經被刻在石頭上,又被羊皮拓印下來,分為幾卷保存。

徐福出海,就是帶了那套圖。

後世認為徐福出海是為秦始皇尋找海外仙山長生不老藥,實際他是按圖索驥去尋那些早已經被上古先賢開發過的方外之地。在山海經全域圖上,每一塊大陸都有上古高度發達的文明遺存,那些遺跡之中埋藏著有大神通的法寶。

秦始皇當初隻是發現了一處類似的“寶藏”,寶藏中有一麵玉璧呈現出了“仙境”之景,描繪的是遠在夏朝之前,不止中原大陸這一處,遍布四海九洲有過鼎盛的文明。每一處文明之間能以法陣互通,須臾而至。統治各處的帝王除了自身有大神通,還擁有各種法寶,呼風喚雨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真正的《山海經》就是那個時期,仙人乘坐飛梭俯瞰大地繪製的全圖,其上除了記錄了有各地山川河流風土人情奇珍異獸,還標注了那些法陣的位置。

這等法陣在秦始皇所轄的疆域內有兩處。一處遠在當時蠻荒的蜀中不為人知,一處就在秦國發源地,也就是秦始皇修築陵寢之所。

不知何故,中原的法陣已經廢棄,修複或啟動法陣的技術早已失傳。秦始皇卻不信天下間都是如此,才讓徐福出海尋訪其他法陣所在。別處說不定仍有上古文明遺族,不似中原幾經戰火禮樂崩壞的頹廢。若能與那些先民聯係上,互通有無,大秦肯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