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1 / 3)

男生,一個坐著,一個不知是蹲還是跪在他身前,他們在……

林瑾瑜感覺自己全身的血液一寸一寸地涼了下去,幾乎足足半分鍾之後,他才開口說話:“……你知道了。”

“你怎麼跟我保證的?”作為一個父親,林懷南幾乎怒不可遏了:“這就是你的行動?你到底瞞了我和你媽媽多少?”

沒有很多,林瑾瑜想:最重要的你已經知道了。

也許是已經在痛苦與迷茫中掙紮了太久,事到如今,他居然沒有覺得多麼不安與惶恐,反而變得坦然。

他很平靜地說:“我愛他,我已經告訴過你了,爸爸。”

第二個耳光甩過來的時候,林瑾瑜依然是很平靜的,甚至連一開始眼神裏的那種不可置信都沒有了,就隻是如古井般平靜。

他也曾竭盡全力地隱藏過、掩蓋過、想把它當作一個秘密,埋進最深的角落,可正如三毛所說:喜歡即使捂住了嘴巴,也還是會從眼睛裏跑出來。

為什麼他不能說愛呢?

林瑾瑜被這一耳光打得偏轉過去,但他很快安靜地轉了回來,像是一株沉穩的樹,看著林懷南。

他開口,還是說:“我愛他,爸爸。”

林懷南從未在兒子臉上看過這樣的表情,他道:“你根本都不懂什麼是愛!”林懷南說:“你才十幾歲,小瑜,青春期的衝動不是愛。”

“那什麼時候的衝動是愛呢,”林瑾瑜喃喃地說:“二十歲?三十歲?還是四十歲?為什麼現在就一定不會懂呢?”

有些成年人很奇怪,他們在婚姻的市場上彼此審視、角力,反複對比家庭背景、討價還價彩禮與嫁妝、錙銖必較地簽訂婚姻合同,卻喜歡嘲諷十七歲的孩子不懂愛。

在那個一無所有卻又擁有一切的年紀,十七歲的孩子也許不懂婚姻,但未必不懂愛。

愛是純粹,是互相交付與給予,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

“衝動就不是愛,無論幾歲都一樣!”林懷南說:“你現在還不成熟,青春期確實容易把朋友間的那種親密錯當成愛,可那是不對的!”

“可衝動是愛的一部分,”林瑾瑜說:“記得嗎,你教給我的,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要素,沒有激情與衝動的愛不是愛情。”

“……”林懷南一時倒不知如何反駁,他道:“那是你的錯覺,你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喜歡過男生,這隻是特殊時期滋生的錯覺。”

林瑾瑜想到王秀在操場上對他說的話,他緩緩說:“我不認為……我們在出生之時就已經完全了解了自己。”

林懷南說:“什麼?”

“爸,你是否在你出生時,就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現在的樣子?”林瑾瑜緩緩開口,這也許是三年以來,他第一次就一個切實困擾著他的問題和他的爸爸做認真的交流,那些他身處痛苦中時,於深夜裏獨自思索而得到的答案:“你是否在很多年前,就預料到了你會上哪所小學、哪所中學、哪所大學,學些什麼,並且預料到了你會當老師、會做生意,會遇見媽媽,會擁有現在的觀念與想法,成為你現在的樣子?”

林懷南沒說話,他謹慎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那也許關乎到糾正自己的兒子。

林瑾瑜接著說:“我不認為在出生起,我們就已經預見到了自己以後的樣子,我們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也會經曆自我探索與試錯。”

那時候林瑾瑜還沒有讀過任何哲學著作,不知道笛卡爾、尼采,也不知道叔本華的具體思想,他隻是在漫長的痛苦與思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林懷南有點驚訝於他能說出這番話,他語氣緩和了點,道:“好……你說會經曆試錯,那你怎麼就知道這不是個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