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跟著的四個孩子都問了趙氏好。
二房如今三個嫡出的少爺,隻有一個庶出的女孩兒,明年及笄,但已經許好人家了,待年紀到了就可過六禮。
趙氏每每看到二房這個定了親的庶出不免想起自己女兒,沈念筱十六了,急倒是不急,但也總要相看起來了。
而前幾日老夫人還特意找了她說這件事,除了催著她些,還說到了沈梨。
沈梨明年很快就十八,雖然庶出的孩子在年紀上不那麼講究,但是就永昌侯府的規矩來說,嫡女未出閣,庶女就要永遠壓著。
老夫人當真是還挺喜歡沈梨,替她操了這麼一嘴心。
趙氏麵上應下,心裏卻並不當回事,沈梨再怎麼耽擱她也不在意,日後大不了許個小戶人家或者做個填房做個妾,總能推出去。
她女兒的親事,自是要好好挑著,不能馬虎的。
第2章
承平大街道路兩旁現下早就已經圍站了好些百姓,裏三層外三層,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
世家貴府們占據大街盡頭,再往前就是皇城了,從這處開始,衛兵嚴密駐守,瞧著秩序井然,與前邊人頭攢動的一眾百姓們截然不同。
而各府尚未說親的小姐們為了避嫌,都已經登上了旁邊茶樓的二樓包間雅座,今日茶樓早被國丈府出錢包下,為的就是讓這些閨閣小姐們今天出府相迎時能有地方待著。
由此可見國丈爺對耀王也是極看重的。
當年皇上胞弟秦王因為王妃難產早逝後心碎難當,沒兩年也去了,留下尚才兩歲的耀王,皇上皇後心生疼惜,將其接入宮中養在皇後膝下,與彼時還未封東宮的二皇子一起長大。
若說在這整個京都裏誰的身份最尊貴,除了宮裏九五之尊和那幾位主子,便是這耀王了,盡管他離京十二年,但絲毫不影響他在京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說,耀王比宮裏太子之外的幾位皇子都要金貴。
百姓們對這位大啟的戰神伸長脖子翹首以盼,順便趁著熱鬧之時嘰嘰喳喳的說一些京中八卦,但凡說到耀王陸陵天頭上,總的下來都隻剩一句話,“耀王人不在京,但京中處處是他的傳說”……
茶樓二樓,永昌侯府今日跟樂陽伯府一個屋子。
沈梨和庶出的五小姐沈莓跟身邊的丫鬟安靜站在窗戶最靠邊的一側,不擠著在窗邊往外探頭的嫡小姐們。
樂陽伯府品爵低,三個嫡小姐都在圍著沈念筱轉,兩府說不上關係有多熱絡,但平日裏也打過交道,京中貴女自有圈子,大家表麵都是好姐妹。
沈梨其實也有些好奇這個耀王是什麼模樣,她甚少出府,但偶爾也能從桃枝嘴裏聽到一點什麼北境某戰大勝,皇上又往耀王府賞了不知多少東西之類的八卦。
在她的印象裏,耀王好像從未敗過。
當年北境八城危,夷狄來勢洶洶,大啟節節敗退,十七歲的耀王剛受封爵位一年就臨危受命,與韓將軍一同前往北境力挽狂瀾。
真真是一位少年戰神。
她未見過耀王,想來應該跟話本子裏的那些將軍一樣是個孔武有力氣吞山河的武將?英雄是英雄,就是武將生的太高大好像瞧起來都有點嚇人……
沈梨正不著邊際的想著,下頭的街邊突然就爆發出一陣喧鬧聲,隱約間好像聽見有人喊了一句:“耀王來了!”
於是她的目光下意識便往街上看去。
遙遙看見一隊浩浩蕩蕩的人馬,隔得尚遠,沈梨看不太真切,卻突然發現天上飄起了雪花來。
京都的冬日幹燥,雨雪並不頻繁,今年也沒下幾場,而這場雪,卻好像下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