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一愣,心知這次躲不過去,如果在隱瞞不定發生什麼事情,這才支支吾吾的把自己挪用田莊上的銀子,給人放羊羔利的事說了出來,他知道這麼幹不對,卻不知道到底有多不對,他抬起頭時,就見到他爹眼裏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好,好得很!什麼叫知法犯法,自投羅網,我今兒也算是見識了!”隻見爹冷笑著,老三無端的打著寒噤,隻覺得這回的禍闖大了。但是他又有點委屈,不就是放利子錢嗎?別家人不也偷偷在看嘛?怎麼別人幹的,就他們家幹不得?

老三沒有明說,但眼神露出這個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古代也是允許私人放貸,隻是利息不能超過三分利。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朝丞相(六)

“老三,你自己回憶回憶,族譜裏也寫的清清楚楚,當初你爺爺是怎麼過世的?”

這都多少年前的事,他怎麼會記得?老三張張嘴,絞盡腦汁回憶,藺洵直接拿起書架上的族譜,翻開某一頁,點點上麵的字,“自己念。”

他們的族譜是新修過的,從高祖輩開始令立一隻,但往年的記事都寫的清清楚楚。老三順著上麵的字跡念叨,“弘廣十二年,天大旱無收,向地主央借利錢五兩,五分利,無力償還隻能奉上水田...”

老三遙遠的記憶被這幾行字複蘇起來,好像...是有過這麼一回事,爹還跟他說過,當時借錢說的是五分利是月息,計複利,利滾利之下就成了一筆巨額的款項,而且時不時還有遊手好閑的人過來門口閑晃蕩,最後沒辦法隻能賣了水田還債,也從有產者變了無產者,不然當初能上的起私塾的家境也不會變得沒法子讀書...

這事計入族譜就是為了警告後人,不許去借高利貸也不允許去幹這一行,老三十分愧疚的低下頭,他忘了,把訓誡拋到腦後。

看他知道錯了,藺洵這才心平氣和解釋:“民間拆借本來就屬於灰色地帶,而收取利息也是應有之義,我不會覺得收利息就有什麼不對。偶爾有銀錢不湊手,借錢太平常不過,可收取高額的利息,軟硬兼施地想辦法,然後派人威逼恐嚇地騷擾,嚇的對方不得不花錢保平安,這才是瘡癤之患。”

“你以為前朝是怎麼覆滅的?天災之外還有人禍,人禍趁火打劫,用這招收取別家的良田,從良民變成佃農,兼並大量的土地,然後不上繳賦稅,國庫空虛,最後在外族侵略下,兵臨城下時庫房裏存放的竟然是朽木,是稻草!”藺洵瞥了一眼老三,“知道錯了嗎?”

“我知錯了,大大的知錯了!”老三連忙磕頭認錯。

“你要是知錯,就碰都不會碰這東西。當今皇帝剛剛登基,正愁沒地方拿人開刀,尋摸著從那個地方找出政績來,你倒好,專門給人送把柄。”藺洵了解高座上年輕人的心氣,本身就對朝廷的沉腐之氣不滿,是個革新派。

稍微有點不對勁?

“等等,憑你的智商,沒有門路根本接觸不到這些東西,你媳婦也是,而且放貸又那麼容易收回銀子?指定養了一隊打手,你直說吧,誰帶你入行的!”

都倒的七七八八,也不在乎最後那點事了,老三承認:“是美娘,美娘聽說尚書夫人再做這個,她就順便了解了,尚書夫人拍著胸腹說完全沒有風險,按月收銀子,美娘一時心動,就先投了一百兩的私房錢....”

“現在呢?你們兩前前後後投了多少錢?”

“一共投了兩千兩,共賺五百兩。”老三很是惶恐不安,“爹,沒出事的,大不了我現在把銀子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