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1 / 3)

生,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多,新荷……我隻要還活著,便不能沒有她。”

周靜漪忽地轉過身,背對著他,許久沒有言語。

“靜漪,”崔湛道,“崔家不值得,周氏也不值得,你要為你的將來多考慮。阿娘和陸三叔已經商量過了,隻要你願意,今日回去之後她便會放出風聲說要為你擇婿,陸三叔給你選的是……”

“你不必說了,我答應。”周靜漪沒有回頭,呼吸間透著濃濃的克製。

崔湛默然道:“柴家是——”

他話還沒說完,周靜漪已打斷了他:“我說了我答應。”她說,“我相信你和崔夫人,也信得過陸宗主的眼光,這件事便拜托你們了。”

崔湛沒有再多說。

“好。”他應道,“那我先走了,你多保重。”

周靜漪仍然沒有回頭,可耳畔清明,她將他離開的腳步聲聽得真切。

一如既往的從容,全不似那日他從淨因庵離開時的彷徨無措。

她早該發現的。

他從未因她失去過方寸,便已是最好的答案。

幾天之後,金陵城裏便傳出了一個消息:崔夫人夜夢長子,說不忍見周家姑娘為自己空耗青春,所以請托父母為其另擇佳婿,否則九泉之下也難得安心。

陶雲蔚並不知道崔園裏是否有經過一場風浪,隻知消息傳開之後沒兩天,崔夫人那邊就差了人來報信,說崔太夫人也同意了,另又請她通知柴家盡快上門提親,她好在卸下中饋之權前把周姑娘的事情置辦妥當了。

她便讓陸玄寫信知會柴家,結果信才剛送出去沒幾天,柴家父子就已親自上了門,說是估摸著時間應是差不多,想著趕早不趕晚。

柴家人到崔園提親的那天是崔湛親自帶著去的,之後沒多久,崔家就傳出消息來說是已為周靜漪相中了人家,還很走流程地把周靜漪的父母也請到了崔園,詢問對方的意見。

周家人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於是周靜漪的婚事就這麼定了下來,婚期也經由崔夫人做主選了個最近的黃道吉日,三月初八,周靜漪從崔園出嫁,乘上喜船,隨柴家人去了華容。

陶新荷聽說之後,久久沒有言語。

轉頭她便差了桃枝送信給崔夫人,詢問對方近況。

崔夫人沒有回信,而是親自來了淨因庵見她。

“原本我也是想著索性就撒了中饋給別人去操心的,”崔夫人笑了笑,說道,“但元瑜說要接我去金陵城裏住,太夫人就改了口,又說我熟悉這些事,還是讓我繼續管著。”

宗婦前腳出麵嫁了自己那半個寡媳,後腳就被兒子從崔園接到了外麵住,世人看了誰會不明白?除非崔太夫人想落人口實,否則絕不會再刁難。

陶新荷也不由彎了彎唇角。

崔夫人看了看她,又說道:“近日元瑜在忙著大計的事,衛尉卿已上疏致仕了,若無意外,元瑜會頂上去。”

陶新荷點頭:“也該是他的。”又笑道,“我阿兄已定了去符節署做符璽郎中。”

崔夫人有些意外:“為何沒有往殿中侍禦史去?”

“我也不知,”陶新荷也不操心這些,說道,“好像兄長的意思是侍禦史往上易得罪人,一個不慎上不去反容易往下掉,他也不能都靠著姐夫,所以還是該低調些。符節署挺好,也是禦史台所領,而且不用怎麼應酬人,還離聖上近——”

莫不是在防著崔家拿他與陸夫人鬥法?崔夫人笑了笑,頷首道:“你阿兄這考慮也有道理。”

婆媳兩個便又自然而然地轉去聊了別的話題。

三月大計結束之後,崔湛果然不出所料地補了衛尉卿之位,同為益州之戰功臣的樓宴也有了升遷,補的是都水台都水參事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