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鄧浩楠說話每每與眾不同,顏思雨和眾人已經不再稀奇,都認為這是作為一名大師的風範,理所應當的。
看著眾人長時間崇拜式的目光,鄧浩楠也終於不好意思起來,當下趕緊轉移話題道:“顏小姐,這次滿意否?”
“滿意!非常滿意!”顏思雨雙眼充滿了敬佩,當下說道:“鄧公子談吐不凡,每每出人意表,思雨日後還需多多仰仗公子才是!”
鄧浩楠微微一笑,道:“你不必對我這般客氣!你是老板,我是打工的,你隻需要按時付工錢與我便是!”
顏思雨笑道:“鄧公子真是會說笑!不過,思雨定然不會拖欠工資於你的!”
鄧浩楠搖頭道:“你莫要叫我鄧公子了,我不過是個普通農民而已!當不起這個稱呼!你直接叫我浩南好了!”
顏思雨說道:“如今連那楊虎都自稱公子,他不過是商人兒子而已,而你卻是農民出身,士農工商,你還比商人高兩級哩!當得起公子稱呼!不過,這樣如何?我叫你浩南,你也不要叫我小姐了,直接稱呼思雨便是!”
說道後麵,顏思雨頓時感到自己的臉有些發紅,不過好在帶著麵紗,鄧浩楠看不出來,當下免去了尷尬。
鄧浩楠心中暗道:這顏思雨果然是個角色,不愧是跟著二十八兄弟聯盟總瓢把子混出來的,竟然會如此的籠絡人!不過,眼下鄧浩楠一沒錢、二沒權、三沒實力,也隻有先依附她這個大靠山了。當下笑道:“隨你好了!不過你莫要忘記先支給我一千兩銀子的承諾,咱現在窮的緊,急需這錢養家糊口哩!”
顏思雨見鄧浩楠又便會了之前的那種浪蕩模樣,當即笑道:“莫非浩南你有什麼難處嗎?不若告訴思雨,思雨也好幫你出出主意!”
鄧浩楠擺擺手,道:“這到不用!其實也沒什麼!因為我現在住著草房,吃著窩窩頭,自然急需銀子改善生活了!”
顏思雨噗嗤一笑,心道這人倒也坦直,有什麼說什麼!不過,這樣的人不正是自己需要的嗎?誠實,有才,還不乏幽默,自己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如此輕鬆的跟人說話。當下說道:“既然這樣,不若我先帶你去見見李平,以後我不一定常在這裏,有什麼事情你盡管跟他說便是!”
鄧浩楠點頭稱善,心道:雖然認識了大老板(顏思雨),不過還得跟頂頭上司(李平)打好關係不是?當下和顏思雨一起離開火藥場,直奔李府。
第二次進入李平的府邸,鄧浩楠的心情完全不一樣了。門口的那兩個被鄧浩楠修理了一次的家夥,此時見鄧浩楠和顏小姐聯袂而來,當即上來笑臉相迎,點頭哈腰的賠不是!
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話,鄧浩楠也並非斤斤計較的人。這兩個看門的家夥,被摔屁股的叫程二,另一個熊貓眼的是李三,光看起的名字就知道了,都是窮苦老百姓家出身,鄧浩楠也懶得記他們的仇。
進入李府,此時已是張燈結彩,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的仆人們都在忙乎著李平的六十大壽。
好氣派!不愧是北茭鎮的大當家的,整個鎮子的財富怕是都集中到他家裏了,端的是一座豪宅。
放眼四望,大明朝的以“禮”為核心的宗法製度,尊崇的是“尊卑有序,內外有別”,在李府的四合院中得以充分體現。李府的四合院布局是北房三間,屋裏有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是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也叫倒座)三間,都是臥磚到頂、起脊的瓦房。一家人住在四合院內,家長住正房(北房、上房),晚輩住廂房,在東西廂房的使用上,長子居東廂房,也就是正房的左側,次子居西廂房,以左為上。南房作客廳或書房。院子裏有磚鋪的十字甬路,通到東西南北房,屋門前都有台階兒,大門在東南方。
此時鄧浩楠隻能看到第一個四合院,因為李府家是三進院,三個正方形的四合院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長方形住宅。李府院子的二門,是個內外有別的標誌,家中的女眷都居住在其中。後世所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指的這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