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頭,結果摸到了一手順滑濃密的頭發,連腦袋前半段月亮頭的部分也被覆滿了。

書生先是震驚,然後狂喜,把帽子往地上一甩,轉身回殿裏給娘娘磕頭。

“多謝娘娘保佑!幫小生實現了願望,小生日後必定更加虔誠的侍奉娘娘!”

聽到書生的話,圍觀的人是既高興又嫉妒。

高興的事他們縣裏也出了一個被娘娘眷顧的人,嫉妒的是這個人不是自己。

書生從狂喜中回過神後,大大方方地站到了美貌女子跟前,問她:“請問姑娘芳名,剛才多謝姑娘的提醒。”

美貌女子重新打量起這個書生來,本來這樣的人連進她魚塘的資格都沒有,但是現在嗎,能被娘娘選中的人,未來前途必定不一般,她眼睛一轉,低頭露出柔美的脖頸,羞澀地一笑:“公子你稱我淩娘就好~”

一位頭禿青年重新建立了自信,一個貌美女子又壯大了魚塘,一眾娘娘廟的圍觀百姓堅定了信仰。

***

一群半大的阿哥在驕陽之下揮汗如雨,賣力地收割莊稼。

東珠不在的三年,宮裏的人和事也發生了變化。

後宮位份有了很大的變動,惠嬪、榮嬪、宜嬪、德嬪在康熙二十年被封了妃,佟妃又重新回到了貴妃的位子。

四妃之中,德妃本來是最勢弱的一個,但是因為德妃的阿瑪威武在前朝有遏必隆閣老罩著,又在平定三藩之中立了大功,德妃本身又有兩個阿哥傍身,聽說最近皇上還有給德妃抬旗的意思,其勢頭直逼背靠拿藍明珠的惠妃。

康熙從原來的勤政變成了工作狂魔,朝堂眾人苦不堪言。

有《什麼都報》的省探調查采訪顯示,近三年內,清朝各級各地官員的生育率大大降低,由於皇上過於勤政他們這些當官的被使喚的團團轉,連老婆孩子熱炕頭都變成了奢侈。

《什麼都報》是由張氏商行發行的一個民間報刊,內容就是什麼都報,報刊的探子分為“內探”“省探”“街探”,遍布清朝各地,而且由於張氏商行背靠當朝大佬遏必隆大人的原因,報道內容極其囂張,但又偏偏不踩朝廷邸報的底線,眾人也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這些探子不隻是是張氏商行自己培養出的專業探子,還包括朝堂上一些閑的蛋疼的朝臣,地方各州郡的一些小官員,消息靈通的他們被皇上當驢使喚的同時,就將當差時得到的消息買給《什麼都報》,漸漸的,很多叛逆的官員都有了“第二職業”。

當然有深受《什麼都報》傷害的苦主將其告上衙門,但因為人家賣的消息多是一些本來就要給百姓看的政策,或者被透露了也能給朝廷臉上增光的事,比如今年糧食收成比去年增收多少多少斤,再比如那個貪汙受賄不幹實事的官員被拉下馬了……

最終的結果往往隻是口頭教育報刊負責人幾句,但看到報刊負責人是一個女子後,有時還會因為欽佩嘉獎她些銀子。

慢慢地,他們隻好收斂自己的行為。

今日《什麼都報》的頭條是《娘娘究竟還在不在人世:皇上帶阿哥格格們親事農桑是否是在懷念她?》。

而被各方眼睛密切關注的幾個阿哥和小格格們卻正在密謀大計。

跟著康熙出宮的是大阿哥胤禛,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以及年齡較長的六個公主。

本來這次出宮是沒有幾個格格的事兒的,但六格格彪悍,直接帶著姐姐們殺進了乾清宮,使用非常規手段說服了她們皇阿瑪。

當然,她們出來就是為了玩的,真正認真割水稻的隻有12歲的胤禔和9歲的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