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 李家還是分家了,不過是公爹和和離的兒媳婦分家。宅子李父自己要住, 他很大方的把家裏僅剩的銀子分了一半給兒媳。如果兒媳婦有錢, 就比較不容易想要改嫁。況且拿了李家大筆銀子,就算改嫁也有底氣, 不容易讓新的夫家虧待了孩子。
李家大嫂娘家其實不好回,沒出嫁之前她在家裏的確過得不錯,但幾個哥哥娶親之後,嫂子們對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之前不歸家也是因為娘家不好久住,現在有了銀子, 就不用回去看嫂子們臉色。
因為手上有錢, 嫂子們也說不著她, 她跟幾個哥哥的關係都還不錯,於是就在娘家附近租了一間房,村裏屋子便宜,幾個銅板就能租一個月,然後又買了幾畝地,把地放出去收租子,雖說也不富裕,但母子倆人相依為命沒問題。她娘家是村裏大姓,看在她娘家的麵子上,也沒人敢欺辱她。
這樣一想,不用伺候男人跟公婆,日子還是很有指望的。
李大哥跟李母雖說免了杖責,但流放還是要的。三千裏,一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傅夏南感覺得到胸中鬱氣散了大半,原主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過李仲文那裏始終是隱患。
傅夏南想了想,那家夥天高皇帝遠暫時沒什麼辦法。便隻能先放一邊,織布機不管是從近處還是遠處都對這個國家造成了挺大的改變,但如果要傳頌全國,讓大家想到她就會說起李仲文這個混蛋還遠遠不夠。
這個時候的資訊流通並不發達,隔兩個城的人可能就是一輩子見不到麵。
最後想來想去,傅夏南開始用筆名寫話本。他腦內有他自己成神之前幾十輩子的記憶,那真的是包羅萬象,不管是書生還是屠夫他都做過。楊幼微並不擅此道,但隻要把身分藏好,那也不是什麼大事。
不久之後,城裏慢慢開始流傳了“閑竹居士”寫得話本。文筆流暢,情結緊湊,用語白話,而且內容頗有警世之意。
傅夏南並沒有一開始就把楊幼微的故事寫上去,反而是把多年來所見所聞給做了一些小小的分享。他活得年歲長久,碰到的事情也多,隨便拎出來就是成篇小品。等到閑竹居士開始出名以後,他就將被流放之後所遇到的事情慢慢寫了出來。
閑竹居士名聲愈來愈大,話本也漸漸流向全國,李家那麼點破事也漸漸為人所知。傅夏南並沒有指名道姓,“右侍郎家的閨女趙氏”借筆“官家姑娘晁氏”,“李仲文”寫為“李生”,楊幼微則寫為“羊氏”。
雖說如此,但群眾的目光是雪亮的,讀書人對隱喻借比那一套簡直條件反射,甚至因為牽扯到了高官私.隱.,讓閑竹居士的“警世小品”銷路更上了一個台階。
右侍郎大人慢慢的也看見了這些話本,並且也知道了自家的那點事被人拿在手上傳唱。還有人把話本改編成了戲曲,而且特別受到閨閣小姐的喜歡,畢竟這些話本不會帶歪了姑娘心性,還能從中看透人心險惡,很適合各年齡層觀賞。
侍郎大人憤怒,但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對自家女婿做點什麼。硬說是巧合人家頂多將信將疑,要是因為這些而把女婿趕出門,那不是此地無銀嗎?
隻是李仲文的前途算是毀了,侍郎大人不可能在這種風口浪尖把李仲文給弄回京城,李仲文從此就在外地流轉,一輩子也沒有當上像樣的官職。畢竟他的名聲臭大街了,低調讓人想不起來才是對的。
趙氏對於話本的事情也盡知,甚至對於李家的齷齪也從話本中知道了清楚。為了不要輕信,她還特別派了人去李仲文的家鄉打聽。楊幼微在府城很有名,她的事跡又被寫上了話本,所以一點都不難打聽,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