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當然不可能對排水沒有一點規劃,比較起窮鄉僻壤,京城的條件已經是很好了。這裏雖然沒有方便的材料可以做水管,但卻已經有了石砌的排水溝,雖說水源這個部分還是沒有辦法,但汙水排放卻已經有一套行之有年的係統。

傅夏南現在想要做的就是弄出一套係統,即使在窮鄉僻壤也能讓人活的幹淨清爽,成本不要太高,最好連帶著儲水跟引水,這樣即使遇到旱災也能預防一二。

想到就做,他開始規劃起府裏的上下水係統。排水這一塊其實不需要怎麼動,王府的設計已經很合理,隻是如果要結合引水的話多少要有一些修改。

京中的水源來自於後山的活水河。活水河的水被引入護城河,繞城一圈然後流到京郊的碧波湖,最後再從另一頭的河道流走。當然王府是有自己的井,還不隻一座,不過如果可以的話,傅夏南還是想要試試看能不能有別的法子。

侯夫人對長子一向溺愛,現在孩子身體好了,但也沒到能出外奔波的強度,如果在家裏折騰能讓他開心的話,侯夫人向來不會反對。於是傅夏南先找人訂製了一個木製的蓄水桶,然後在家裏隱蔽的角落搭了一個約三層樓高的木架子,那個超大的蓄水桶就放在那木架子上。

從蓄水桶當中連出了一根用毛竹製成的水管,水管貼著不起眼的地方延伸到每一間建築的後院,出口處的竹管漸次縮小,隻要使用時把上麵的塞子拿走,水就會出來,塞上去水就停了。

比較麻煩的地方是那個水塔並沒有辦法自動蓄水,必須要靠人力儲水。所以一開始在設計的時候,傅夏南就設計了轆轤。

轆轤的一邊深入井內,上麵的繩子綁了一連串的小水槽,有點像是小型的水車,隻要有人在旁邊轉動把手,轆轤自然會隨著轉動把井內的水一點一點的送進蓄水桶。

一開始要裝滿水比較累人,但等裝滿以後,隻要每天固定加水也就不會那麼累了,甚至還能省掉提水的時間,畢竟隻要蓄水桶有水,每個院子都能從水管接水。

這隻是第一步,侯府可以有自己的蓄水桶,但像那些小村莊,可能整村才一兩口井。如果有這種設施,就能方便許多。

傅夏南主要改良的是毛竹的接縫防水這個部分。他參考了幾個世界所獲得的知識,弄出了一種由植物提煉出來的防水膠,剛剛煮出來的時候是軟的,隨著溫度冷卻就會變硬,不但防水還能接合。隻是凝固以後加熱卻沒辦法軟化,所以每次需要這種膠都得現做。

這種防水膠之所以可以研發成功,是因為這個世界有一種獨有的樹木,此樹木的樹皮煮熱以後會分泌出一種透明狀膠質,這種膠質反覆熬煮之後就會變成防水膠。這跟傅夏南那個世界所知的橡膠樹頗有一些相似之處,隻是產地並不在南方,而且長相也不像橡膠樹。

傅夏南訂製的蓄水桶除了原本的防水技術以外,桶子內|壁就圖滿了這種防水膠。水管的連接處以及固定處也使用了這種防水膠。

這種防水膠是傅夏南在研究排水係統的時候順便發現的,雖然這輩子沒打算要當藥王,但好幾輩子的習慣,讓他每看見一個不太熟悉的植物時,就會忍不住分析一下用途。

這種樹栽種在侯府的四周,因為它樹幹筆直,枝葉扶疏,而且它枝幹的氣味還清香又防蟲,市麵上早就有使用這種樹木製作的香球,隻是沒想到它的樹皮還有另外的妙用。

不隻接合水管,水管出水處隻要抹上這種防水膠,就能夠讓斷口平滑,更方便水塞密合。

因為有了防水膠的關係,傅夏南的蓄水桶相當成功,雖說每日都要安排人去水塔旁邊操作轆轤,但走兩步就能接水,可是大大方便了所有院子的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