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匪徒好似知道似的,就在這密林裏流竄,前期她們帶著物資,留下的痕跡十分明顯,差役官兵一直都是沿著痕跡追蹤,也不算困難。但是入了夜色,山林更加危險,追蹤難度也變大了,這群匪徒反而還更加如魚得水,甚至等來了援兵,開始調虎離山,轉運物資,把一群官兵差役耍的團團轉後,終於在密林裏消失了蹤跡。

顧錦恪聽完下麵的人說完情況也皺了皺眉,當地的官差都不熟悉這麵山林的情況,靠她從京城帶來的人更不現實,加上夜色深重,這片山林危險的未知,反而更不好輕舉妄動,以免損兵折將。

她隻能果斷讓大部隊休息,派出精幹的斥候先去摸索一下,等待斥候回來以後,養精蓄銳的部隊再根據消息追上去。

她們在這安營紮寨,顧錦恪負手望著月色,輕輕歎了口氣,她有預感,未來幾日,她都得耗在這座山林裏了。

果不其然,顧錦恪追蹤著這隻狡猾的匪徒隊伍,被徹底耗在了山裏。

她在山裏和匪徒周旋的這些日子,她之前發往京城的折子,也一路順風的回到了京城,呈遞到了女皇的奏折堆裏。

方芮再給女皇遞折子,就先講太女殿下的折子挑了出來:“陛下,太女殿下送折子回來了。”

女皇神色微動:“拿過來,朕看看。”

方芮忙呈了上去,因著溝通不變,這折子寫的有些厚,女皇握在手裏厚厚的,她掂了掂,神色有點意味不明。然後展開折子看了起來。

顧錦恪在這封折子裏事無巨細的將她做的是一一梳理了一遍,也算是總結彙報。包括到清城府後的一切所作所為,從管控到救援再到後期具體的傷亡損失。甚至還包括了自己押運物資時遇到兩波匪徒的損耗,人員傷亡,以及對匪徒的處理。

女皇看的仔細,她看了一會兒,想到什麼,吩咐方芮:“上次清城府知府吳愛卿不是遞上來過一份總結?你去將折子取來。”

方芮有些詫異,還是去取來了。吳知府的這份折子也是事無巨細的統計了災情的,女皇拿來對照一看,心裏就有了數。

吳知府的帖子寫完後對顧錦恪進行了大肆誇讚,雖然不乏有真心對顧錦恪的佩服,但女皇一直清楚,皇女下去地方做事,當地官員知情識趣,都會在折子裏給女皇誇耀一番的,不僅討皇女歡欣,女皇為人父母,自然也是開心的。

比如之前顧錦繡募捐一事,當地的官員上折子時在折子裏對顧錦繡也是大肆誇耀。因此當時吳知府的帖子送上來十分誇耀她隻當真了三四分,一直抱有審視的態度,現在親眼見到顧錦恪的折子,她才發現,知府的誇耀倒是誠誠懇懇了。

女皇臉上終於露出點真心的笑意:“太女這次做的不錯。”

無論是事前請纓,毅然決然的往清城府去,還是在清城府的一切舉動,大肆規避了清城府的損失。亦或者押運糧食,成功守住糧食的事,都做的十分不錯。

隻是說道押運糧食,女皇又不可避免的想起三皇女和五皇女,她皺皺眉頭。有些煩躁的不想再想,便將注意力拉回了顧錦恪的折子。

顧錦恪的折子第二件事情是為清城府的一些官員和配合的當地世家個人請功,女皇看了看,眉頭稍鬆,露出些讚賞。

作為一個上位者者,不把持所有功勳,懂得為下麵的表功且公平公正,已經完勝大部分人了,顧錦恪的帖子正是展現了這一點,她將眾人功勞一一列舉,身份尊貴的有如知府等人,身份卑賤的也有積極救人的走婦販卒,並無偏頗。

她看著顧錦恪的列舉和安排,覺得也合理,用朱筆點了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