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信,看到開頭不是“您好”,也不是孩子他爸這類語言,而是直接“對不起”,秦峰便知道他沒記錯,他沒有髒,小和尚不是他兒子。

一時之間秦峰心底五味雜陳,更想把信糊小和尚一臉。

扭頭看到小孩胖乎乎的小手放在膝頭,腰背筆直,抿著嘴,一臉嚴肅緊張的模樣,秦峰下不去手。

尤其看到小孩的小臉仿佛看到自己小時候,秦峰不由得打消把孩子扔出去的念頭。

萬一老和尚走了,難不成還真讓這孩子流落街頭不成。

秦峰收回視線,耐著性子看下去。

老和尚也不是生來就是和尚。

十年革命開始,老和尚的妻兒便同他撇清關係,老和尚因家大業大,那十年並不好過,房產被封,家產被充公,他也被趕去農場勞作。

好不容易熬到結束,問題查清,家產原數奉還,老和尚本以為可以安度晚年,孰料妻子兒女又找上門,向他認錯,求他原諒。

老和尚被傷透了心,懶得搭理他們。可他們頻頻上門,攪的四鄰不安,老和尚別無他法,索性趁他們不在家的一天把大件古董全部上繳國家。月高風黑夜帶著小件前往寺廟。

半道上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大驚失色——孩子!

老和尚用手電筒一照,小孩的臉色青白青白,像個死孩子。老和尚就打算找個地方埋起來。抱起孩子的一瞬間孩子動了一下,老和尚慌忙送去醫院。他裹著被子貼身焐半宿才把小孩的身體焐熱。

本以為小孩醒過來也是凶多吉少。

孰料孩子福大命大,他帶到寺院,天天米湯米粉的喂著,小孩越長越水靈。

老和尚原計劃等他六歲,就送他下山上學。他從家裏帶來的金銀玉器也沒捐給寺院,而是留著小孩上學用。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

老和尚狼子野心的家人找到他。

怕他們發現小和尚的存在,也怕小和尚落到他們手裏,老和尚就打算給他尋個好人家。不敢在當地找,就來到了離他老家一百多裏路的濱海市。

甫一上公交車,看到和小和尚極像了的秦峰,老和尚以為找到小和尚的親生父親。

尾隨秦峰到北車廠,就找附近的人打聽他品行如何。

在外人看來他的品行十分不錯。

早年這邊先後出去留學的有三個,隻有秦峰學成之後依然回來報效祖國。

秦峰孝順父母,對姐姐愛護,也很疼愛兩個外甥女。

他回國後跟在研發電車的老工程師身邊學習,老工程師今年初走到人生盡頭,寧願把房子過戶給秦峰,兩個孫子交給秦峰,也不願托付給他住在市區的女兒。

可見秦峰人品多好。

老和尚也知道按照時間推算小和尚不可能是秦峰的兒子。

可是沒有人比秦峰更合適。

秦峰父母雙全,年齡又不大,可以幫忙照顧。

有一處小樓住得下小和尚,秦峰工資高也養得起。

最重要一點,秦峰跟小和尚像極了,倆人到派出所,沒有證明也能辦戶口。

信的最後老和尚就再三請求秦峰收養小孩,小孩挎包裏的金銀玉器歸他所有。

如果將來他娶妻生子無力照顧,也請他把小孩交給他父母,別把他送出去。

這孩子太可憐了。

再一次被送走,這輩子可能就毀了。

秦峰看到此,忍不住看一下小孩。

小孩也不由得轉向他。

雖然身著衲衣,但小孩身上很幹淨,比家屬大院裏的很多父母雙全的小孩收拾的還幹淨。指甲縫裏都沒有泥灰,可見他被老和尚養的多好。

要說送走,秦峰身邊就有一個人選,他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