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003章:大姨媽的啟示
跟隨王大媽走到半道上,李二在後麵扯著脖子喊著:“王大媽,把李哥送到家,李哥他不認識路。”
“知道了。”王大媽不疼不癢的回了一句。
李毫作為茂安村的村長,兩年前一次意外墜山讓他失去了記憶,變得傻了吧唧的,周邊的郎中也都看過,卻都無濟於事。最終因為經濟條件的限製,李毫的媳婦童書瑤便放棄了對他的治療。從此以後,村裏便多出了一個傻子村長,李毫自從失去記憶,一不識人二不識路,隻管吃喝拉撒,每逢村裏開會的時候也是坐在一旁做個擺設,也不惹也不鬧。按照宋文山的話說,那確實就是一個木頭人。
跟隨著王大媽走在村裏,李毫自然是引來了眾人的圍觀,一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停下手中的活兒,立在自家門前。李毫朝他們每個人笑了笑,他們也都回一個笑容,隻是李毫覺得這笑的怎麼這麼別扭。
正走著,一位小朋友跑了過來,他手裏牽著一個製作粗糙的風箏,徑直跑到李毫的跟前,而後一把抓住了李毫的衣服:“李毫,走,咱們一塊放風箏吧。”
李毫?這個小屁孩竟然直呼老子大名?玩風箏?本來心頭一陣不爽,可再一想想,這小家夥估計八成是李毫平時的玩伴吧。傻子嘛,小孩子家的最喜歡了。
李毫輕輕一笑,很是男人味的撫摸著小男孩的頭說道:“小朋友,哥哥現在還有點事情要忙。等有空了,再陪你放風箏好嗎?”
話剛說完,李毫分明看到那小男孩眼神裏閃過一陣不解和難過,不解的是平常都會笑哈哈的那個傻子李毫今兒個怎麼變得這麼官方,難過的是,唯一和他一起放風箏的人也沒了。對於孩童們來說,少了一個玩伴那可是一件很傷心難過的事情。
李毫剛一走,那位小男孩的母親便走了過來,對小男孩說道:“栓子,這是咱村的李村長,以後要叫李叔,知道麼?”
小男孩望著李毫遠去的背影,一陣難過:“娘,以後再也沒人陪栓兒放風箏了。”
“沒關係的,以後娘陪你一起放風箏,李叔叔他還有事情要忙。”
這娘們,一口一個李叔叔,我有那麼老嗎?
一路觀察,這村子不大,房屋雖然算不上破舊,但也基本處於貧困的邊緣,村裏的人們各自忙碌著,而李毫看到的最多的便是棉花,幾乎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放著一堆一堆的白色棉花。棉花包很大,看起來質量也不錯。
村子大約有五十來戶人家,這在當時也算是個大村子,村子的房屋一共分為四排,從北到南,每一排大約十來戶人家,所以整體看來,村子的規劃還是很不錯的,房屋鱗次櫛比,井井有序。溫暖的陽光灑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也照在李毫的臉上。暖暖的,不時的幾聲雞鳴犬吠,這村子,一股暖暖的詩意情懷。這讓李毫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上輩子,他和他的父母也是住在一個和這裏差不多的村子,那裏也有和藹可親的鄰居們,那裏也有慈祥善良的父母。
“好了,到了。”忽然走在前麵的王大媽停了下來,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間青磚房屋,說道:“趕緊回去吧。我還得回去做飯。哦,對了,中午如果不想做飯,來王大媽家。我多做點就是了。”
“那就多謝王大媽了。”李毫笑著說道。
“好了好了,趕緊去看看你媳婦吧。”說完,王大媽扭身便離開了。王大媽就住在李毫隔壁的隔壁。而李二就住在他們兩家之間。
入月?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姨媽吧。
李毫揣著複雜的心情朝自家走去,天哪,這交換生就住這條件的房子?稍微一個二級地震就得玩玩。這些都是次要,關鍵是李毫真心不想承認自己已經結婚這一事實,如果是個漂亮的姑娘那還好,可萬一是個如花版本的,那他寧願還是死了為好。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李毫還想再多風/流快活幾年呢。
在房屋的前麵有個不大的籬笆院子,裏麵幾隻大公雞正悠閑的啄著地上的稻穀,李毫剛一打開籬笆的門,那些頂著大紅冠的公雞便噗噗的四處奔去。仿佛他們也被這個傻子的變化驚呆了。要知道平時的李毫回家那都是小孩子的笑聲,嘻嘻哈哈,股股拉拉,一陣聽不懂的阿拉伯語。今兒個突然的安靜卻讓那些公雞們不適應了。
李毫剛一進門便聽到內屋傳來女人微微的疼痛聲。
撩開一塊布簾子,卻隻見一個身材消瘦的女子斜著身子,臉朝內側躺著。她身穿一件青翠色的紗衣,這和她那消瘦的身材顯得格外搭配。女子的身材很好,膚色看起來也很不錯。不過畢竟是農村的姑娘,一股樸實淳樸的氣息很快的便散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