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鎮還是個村的時候,並不是叫這個名字的。而是後來,史書上所記載的那位林大郎,得當時皇朝在位皇帝永興帝的派遣,來到他們吉州這裏負責棉花種植。

那位林大郎在種植棉花時,巡查到他們這裏,因此而喜愛上了食用構樹穗。

後來,那位林大郎在吉州教授了此地的百姓成功種植出了棉花,還教授了大家更為方便簡易的開荒法子,以及如何選取良種。

為此當地的老百姓為了感謝他,便紛紛在自家屋門口栽種上一顆構樹。為的便是在將來的哪一日,若是那位林大郎能再度回答他們這裏,此地的老百姓也好請他吃上一些構樹穗。

再漸漸的,在自家屋門口栽種構樹也成了他們這裏的傳統。凡他們這裏人修建新屋,家門口必得摘種構樹。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傳統在,使得當時好些到他們這地方來收購農產品的商者,瞧見他們這家家戶戶屋門口都有摘種構樹後,索性便把他們這村子喊做構樹村。

這名字一出來,還很是得當時村民們的喜歡。

因為對他們來講,大家會在自家屋門口一定要栽種構樹,為的便是感激那位林大郎,也是在盼著他能再度來到村子裏……也同時,為了表達對那位林大郎的想念,也為了能讓那位林大郎再來時,能更好的品嚐到最味美的構樹穗吃法。構樹村還有了每年春季食用構樹穗的節日,簡稱構樹節。

在構樹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去采摘自家屋門口的構樹穗來食用。且不僅是自家食用,村民們還會贈送給親朋好友。

誰家的構樹穗若是做得特別味美的話,還會受到周圍人的稱讚和羨慕。

再後來,村子裏越來越繁華,人口越來越多……於是村子便升級為鎮。但是構樹這個名字,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在屋門口栽種構樹和每年春季過構樹節,食用構樹穗的習慣,也被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哪怕時間過去的太久,後代對於那位林大郎早沒了先人們的那種情懷,但這個習俗還是傳了下來……

這一晃,便又是好多年過去,來到了趙老頭年輕的時候,也就是幹旱那幾年。當時地裏很多莊稼都種植不好,但卻沒什麼人餓死。

就是因為有這些構樹在。

構樹是很耐旱的一種樹木,它生命力強大,也很是耐貧瘠。所以很多地方它都能生長,即便是抗大氣汙染這一塊也很強。

所以構樹在栽種後,基本上也用不著人去管理,更不需要特意去澆水施肥,它自己便能很輕易的生長得枝繁葉茂。

構樹能吃的部位其實也不止是那果穗,還有它的嫩葉。構樹的嫩葉可直接做來食用,也可製作成構樹麵條。

構樹麵條在味道上不差,營養價值也很高。

而在他們這裏,因為一直以來都有家門口栽種構樹的習慣。所以村中最不缺的便是那些構樹!

好些構樹更是因為栽種的曆史久遠,長得極為的高大壯碩……於是那幾年的幹旱,他們構樹鎮的人便沒少食用構樹葉……

“這是農神在保佑咱們!”有村民當時便這般說道。

村民口中的農神便是那位史書上記載的林大郎,聽聞那位林大郎離去時,皇朝各地百姓紛紛為他悲痛哀悼。

這時,各地坊間突然有傳言,言道那位林大郎原本乃是天上一農神,他本就是專管這人間地裏的作物生長。

之前那位林大郎是見著皇朝民生多艱,百姓生活困苦方才下凡,如今地裏糧食豐產,家家戶戶皆有餘糧……於是那位林大郎的使命便也完成,再度回到那天上做他的神仙去了。

這傳言很快便也得到了當時皇朝各百姓的認同,因為林大郎那般的善農事以及他一心的為名掙利,在老百姓心中,真的除了神仙能有這般的本事,和神仙能有這般的憐愛眾生外,凡人如何能做到! 本 作 品 由 思 兔 網 提 供 線 上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