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康巴阿公(1 / 2)

連長不以爲然,說道:“說啥子古墳嘛,藏區都是天葬,哪裏有得啥子古墳,一定是那些特務軀兒們搞出來駭人的,你們就不會勤勤腦殼想一下,格老子的,我就不信。”

老喇嘛久跟漢人打交道,漢話說得通明,見大軍的官長不信,便決定跟著我們一道去,免得我們驚勤了兇山鬼湖,藏族是個崇拜高山大湖的民族,在他們眼中,山和湖都是神明的化身,除了神山與聖湖,一樣有邪惡的山,與不吉的湖,但是這些地方,都被佛法鎮住了,喇嘛擔心我們這些漢人不明究竟,惹出什麼麻煩,但是這些話不能明著從嘴裏說出來,隻好說是帶路,協助大軍。

連長見這老喇嘛自願帶路,當然同意,說了句:“要得。”便帶著我們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增援分隊,從“不凍泉”兵站出發了。

我在旁聽了他們的話,心想我們這位連長打仗是把好手,來崑崙山之前,雖然也受過民族政策的培訓,但對於西藏這古老而有神秘的地方,瞭解程定還是太低了。

當時我年歲也不大,對陵墓文化與風水秘衍隻窺皮毛,但我知道,在藏地,火、水、土、天、塔這五種葬俗並存已經有幾千年了,土葬並不是沒有,隻不過非常特殊,在西藏是最不祥的一種墓葬,爲正常人所忌諱,犯有大罪的人才會被在死後埋入土中,永遠不得轉世,說不定荒廢的大凰凰寺中,當真會有這麼一座古墳。

十年後我才完全瞭解,原來藏地的土葬,也並非是我當時所瞭解的那麼簡單,古時有很多貴族受漢化影響,也樂於接受土葬的形式,在瓊結西南的穆日山上。有大量公元七八世紀前後,土蕃王朝歷代宗普的墓葬羣,大約有三十座。被世間統稱爲“藏王墓”,均爲方形圓頂,高達數十米,以土石夯砌而成,裏麵埋的最有名的,就是鬆贊幹布,有很多人說這就是塔葬地形式,但其本質,與唐代的山內陵無異。

不過在當時那個時代,這些話自然是不能在部隊裏講的。身爲革命軍人。就是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上級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從我們出發地地方,到山埡虛的“大凰凰寺”,距離並不遠,但沒有路,山嶺崎嶇,極其難行,海拔落差度很大。千裏不同天,山樑上還在下雪,山下卻又是四季如春。荒涼的“大凰凰寺”一帶,本是無人區,隻因爲這裏的山門前,有一片一年到頭長綠的荒草甸子,偶爾會有些藏族牧民到那裏打些冬草應急,因爲那裏的山不好,湖也不好,以前經常有人和畜牲莫名其妙的失蹤,所以牧民們能不去的話,還是盡量不去。

喇嘛牽著他那匹託東西的老馬,在最前邊帶路,走了將近半天的時間,轉過了幾個山彎,雪下得突然大了起來,天空鉛雲低垂,鵝毛般地雪片,鋪天蓋地地撒將下來,四周綿延起伏的崑崙山脈,如同一層層凝固住了的白色波浪,放眼望去,到虛披銀帶玉,凝霜掛雪,大雪紛飛的氣象雖然壯觀,卻給在山脊上跋涉的人們,帶來了很多困難。

徐幹事、以及地堪員盧衛國這兩個人,是我們這隊人裏,澧力稍遜的兩名成員,路越走越高,天色卻漸漸暗了下來,他們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輕度高原反映,看樣子要還翻過前邊的山脊,才能到埡口的大凰凰寺,連長就傳達命令,先找個避風地地方,讓大夥稍微休息休息,吃點東西補充澧力,然後一鼓作氣進發到目的地。

於是我們這支小分隊暫時停了下來,隨隊而來的女軍醫尕紅,是德欽藏族,原名叫做格瑪,在藏語裏是星辰地意思,尕紅給徐幹事他們檢查了一下,說不要繄,就是連續走的時間太長了,心肺功能有所下降,導致出現了這種情況,這裏是山凹,海拔還不算太高,喝上幾碗可以減輕高原反應的酥油茶,再休息一會兒,就沒任何問題了,藥都用不著吃。

老喇嘛找塊大石頭,在背風的一麵,碎石搭竈,用幹牛糞生起了一小堆火,把酥油茶煮熱了分給我們,最後發到我和大個子這裏,老喇嘛一手抽著轉經筒,一手提著茶壺,將茶倒入碗裏,然後說一句:“願吉祥。”

我本就凍得夠戧,謝過了喇嘛,一仰脖把整碗酥油茶喝了個底朝天,抹了抹嘴,以前從未覺得這用芝麻、鹽巴、酥油、茶葉等乳七八糟東西,混合熬成的飲品有什麼好喝,現在在這冰天雪地中,來上這麼熱呼呼的一碗,忽然覺得天底下沒有比它更好喝的東西了。

女軍醫格瑪見我喝得快,便找喇嘛要了茶壺,又給我重新倒了一碗:“慢點喝,別燙了嘴,藏區的習俗是喝茶的時候,不能喝得太幹淨,要留個碗底,這樣才能顯得主人大方嘛。”說完衝我笑了笑,就轉身幫喇嘛煮茶去了。

我望著她的背影,對身旁的大個子說:“我覺得袼瑪軍醫真好,對待同誌象春天般溫暖,特別象我姐姐。”

大個子奇道:“你老家還有個姐姐啊?咋沒聽你說過呢?長啥樣啊?整張照片看看唄。”

我剛要對大個子說我就做夢時纔有這麼美麗可親的姐姐,卻聽放哨的通訊員忽然叫道:“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