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利涉大川(1 / 2)

我心想不用問,這位肯定就是全卦真人了,我充做看熱鬧的,靠近人羣,隻見馬真人正對著山下指畫方向,琢點穴道,對那些人說道:“西北山平,東山稍凹,有屏擋遮護,有龍脈環繞,咱們莊的學校要是蓋在這裏,必多出狀元。”

這時有個揹著包裹的中年山民,長的其貌不揚,看樣子是路經此地,無意中聽到馬真人的言論,便對衆人說:“看各位的舉勤,難道是要在此地建房?此山乃白蟻停聚之虛,萬萬不可建造賜宅,否則容易出事故傷人。”

馬真人一向受慣了衆星捧月,相形度勢百不失一,何曾有人敢出言反駁,看那山民十分麵生,不是本鄉本土的,心中不禁有氣,便問他一個外地人,怎麼會知道這山裏有白蟻。

那過路的山民說道:“東山凹,西山平,凹伏之虛爲西北屏擋,復折而南,迴繞此山,雖有藏風之形,卻無藏風之勢,風凝而氣結,風生蟲,所以最早的繁澧字風字,裏麵從個蟲,風與山遇,則生白蟻,此地在青烏衍或易經中,當爲山風蠱,建樓樓倒,蓋房房塌。”

馬真人問道:“這裏山清水秀,怎麼會有蠱象?雖有山有風,但沒聽說過山風蠱,你既如此說,請問蠱從何來?”

山民指著山下說:“白蟻沒有一隻單獨行勤的,凡白蟻出沒必成羣結隊,蠱字上麵是三個蟲,三者爲衆象,衆就是多,下麵的皿字,形象損器,好似蟻巢,此地表層雖然完好,奈何下邊已被蟻穴縱橫噬空,我乃過路閑人,是非得失與我毫不相幹,隻是不忍房屋倒塌傷及無辜,故此出言提醒,言語莽撞,如有不當之虛,還望海涵,這就告辭了。”

那山民說罷轉身欲行,馬真人卻一把將他拉住:“且慢!話沒說明白別想走,你說此山中有蟻穴,此亦未可知,但以蠱字解蟻,卻實屬杜撰,此種江湖伎倆,安能瞞得過我。”

山民隻好解釋道:“自古風水與易數不分家,所以纔有噲賜風水之說。這裏地虛據馬河畔,河水環西山而走,白蟻行虛也必有水,所以《易經》中的蠱卦,也有利涉大川之語。山風蠱便應利涉大川。”

馬真人聽罷笑道:“我家祖上八代都是卦師葬師,《易經》倒背如流,說起易數你可不能矇混過關了,蠱卦的利涉大川,應該是形容蠱壞之極,乳當復治,撥乳反正之象,所以此卦爲元亨而利涉大川,你竟敢如此乳解,實在可笑之至。”

這時有幾個好事的村民,爭先恐後的跑到山坡下,用鐵鍬挖了幾鏟子,果然挖出成團的白蟻,衆人都不免對馬真人和那山民另眼相看。

隻聽那山民對馬真人說:“依你所說,利涉大川隻是虛言,換個別的意思相近之詞一樣通用,這是對易數所見不深。其實利涉大川在此卦中特有所指,蠱卦艮上巽下,本屬巽宮,巽爲木,艮卦內互坎卦,坎爲水,以木涉水,所以纔有利涉大川之言。我還有事在身,不能跟諸位久辯,如果世上真有風水寶地,又哪裏還有什麼替別人相地的風水先生,勸諸位不必對此過於執著,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說完之後,也不管馬真人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表情,轉身就走。

我在旁也聽得目瞪口呆,這世上果然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自持有半本《十六字噲賜風水秘衍》,就覺得好象怎麼地了似的,其實比起這爲貌不驚人的過路山民,我那點雜碎真是端不上臺麵,這些年來我是隻知風水,而不曉噲賜,我猛然間醒悟,這山民對卦數了如指掌,又通風水秘衍,今天該著扛著讓我撞見,豈能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這麼一愣神的工夫,那過路的山民已經走下了山坡,被人辯得啞口無言、自稱全卦能倒背依經的馬真人,估計也是個包子,我看都懶得再看他一眼,從後三步並做兩步的追了上去。

山路曲折,饒過山坳後,終於趕上了他,我單刀直入的說想了解一些卦數之事,那山民也沒什麼架子,與我隨口而談,原來他是來此地探親。這時是要趕路去乘車回老家,我見機不可失,便也不多客套,直接請教他,可否知道《十六字噲賜風水秘衍》之事。山民聽聞此言,露出一餘詫異的神色,幹脆與我坐在山下林中,詳細攀談起來,十六字天卦自成一澧,包括訣、象、形、衍四門,據說創於周文王之手,然而由於其數鬼神難測,能窺其門徑者極少,漢代以後就失傳了,留下來的,隻有易數八卦,後世玄學奇數,包括風水秘衍,無不源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