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 她隻想要肖至。
如果真的遭到長輩的反對、他會選擇幫她說話嗎?現在的情況是連他本身都不知道她家裏的情況……萬一他也……
……她已經有點不敢想下去了。
怎麼辦?
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點賺到錢嗎?或者起碼給人一種“她可以很快賺到錢”的理想預期——她要得到一顆星星, 就算沒有飛機也起碼要準備一把梯子吧。
在19歲的夏天尹孟熙一瞬間長大了, 觸發的契機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挫折和苦難, 相反卻是極端的快樂和甜蜜——她開始真正像個大人一樣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 要做什麼職業,要學什麼技能,要在多少歲前完成多少規劃,錯一步都不行,必須清清楚楚地列出一張人生清單,按質按量按時地在每一個小條目前打上一個完美的鉤。
——第一步就是找實習。
她想過了,工作不能隨便找,主要還是得圍繞自己的專業來,電視台這樣的傳媒係統是首選;A大新聞學院的招牌很管用、可以幫助她在烏泱烏泱的應征者中一眼被HR看到,而且她還有一些很有趣的工作經曆,比如校團委的宣傳經驗、比如校慶大戲的製作經驗、比如挑戰杯省賽一等獎的創業經驗……
——她終於相信努力是有用的了,果然人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會留下腳印,一直以來的辛苦沒有白費、它們被兌換成工作機會出現在她麵前,隻要她好好把握就可能在未來換成錢、換成她改善自己家庭狀況的有力工具。
她收到了很多麵試通知,去麵的一些報社、新媒體公司都很快給她發了實習邀請,A市電視台的消息是最後到的,同時也是她最期待的——說起來也很巧,那個暑假他們正好要上一檔新綜藝,節目組工作量大著急抓實習生,這才在七月份又放出了一批名額,不然這種暑期實習一般早幾個月就停止申請了。
那一年他們台還沒有搬到新址,但舊樓在一個還沒出過校門的大學生眼裏也是一樣閃閃發光,“企業”、“公司”、“電視台”,每個稱呼都透著一股新鮮勁兒,跟學校的差別可大了,是正兒八經的社會人才能待的!
去麵試的那天她在門衛處做登記,等了好一陣才等到HR從樓裏下來接她,正式員工的工牌在她眼裏是閃閃發光的,隻有憑著它才能在這個時常有大明星大企業家出入的地方暢通無阻,它意味著成功、意味著穩定、意味著光鮮亮麗,好處多到根本數不清。
她必須拿到它,麵試的時候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跟她一起在會議室外排隊的有三四十號人,而最終能被錄用的也就隻有兩個;輪到她的時候心髒都緊張得快跳出來了,卻沒想到坐在會議桌另一邊的三為麵試官都沒怎麼為難她,看著她的簡曆頻頻點頭,就問了問她之前做戲劇執行製片遇到過哪些困難、分別都是怎麼解決的,然後又跟她打聽了一下她創業項目的大致情況,之後就微笑著讓她回去等通知。
她也沒等多久,第二天HR就來電話通知她周一去節目中心報到了,直接找一位叫陳晨的編導,以後她就是她的帶教老師;尹孟熙興奮極了,沒想到一切可以進展得這麼順利,掛下電話以後在暑假已經空下來的寢室裏來回走了十幾圈,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以後才給父母打電話,說今年暑假她就不回家了,要在A市做實習,寒假再回去。
“不回來了?”父母的聲音在電話那邊顯得有些遙遠,可擔憂和想念的味道卻沒有一絲減弱,“……一整年都不回來?隻有過年才回來?”
多心酸的提問,也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要像這樣慢慢從父母身邊脫離,向遠處拚命飛的孩子總在無聲告別,而站在他們身後的父母又總在無聲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