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打來的電話他卻理都沒理,前者還表達過想和季晏跨界合作一首單曲的意願,季晏直接讓他去找季軟。

畢竟季雪空是搞藝術的,季軟又在JS藝術學院進修,他倆在音樂上應該更有共鳴才對。

畢竟他是被窮人家養出來的血統,遠不如他們季家的血統高貴。

季晏和季雪空通話的時候季青和嫂子都在,季青倒沒有多說什麼,他雖然不喜歡季家,但那邊畢竟是季晏的親生哥哥,他不想口出惡言,也不想給季晏灌輸什麼仇恨的想法,沒那種必要,他是過好現在的那類人,也希望季晏能夠和他一樣。

嫂子就沒那麼多顧慮了:“他血統高貴,他血統能長熊貓啊?連國寶都不是,吹什麼血統高貴,這麼牛怎麼不上天呢?”

季晏雙手伸出大拇指。

他哥和他嫂子的搭配就是最棒的。

其實他嫂子平時性格很溫柔,也挺護他哥的,畢竟那邊與其說是嘲諷季晏,還不如說是在嘲諷季青,季晏的血統好歹和季家沾點邊,季青一點關係也沒有,那不是挨罵挨得更狠嗎?

當然,她吐槽歸吐槽,季晏有什麼想法,她依然充分尊重季晏的意見。

……

季晏在家和墩墩玩得開心,以至於快要回A城的時候,他根本都不想回去。

因為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實在太好玩了!羽絨服裹著,圍巾包著,再戴上一頂圓圓的帽子,加上季晏的超厚濾鏡,簡直就是一個小雪人。

還特別聽話,季晏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再過兩年就沒這麼好騙了。

季晏忍不住在群裏嚎了兩聲,得到了方嶼和陸葦的積極響應。

——雖然另外兩人因為家裏蹲時間門過長遭到了父母的嫌棄。

“為什麼要工作!”

“好想當鹹魚啊!”

可惜到了該回去的時候還是要回,事實上,在春節前,“翼”的行程表裏就有好幾項工作需要完成。

主要是代言和采訪。

《歌壇》雜誌為“翼”安排了一期專訪,這是“翼”出道以來首次接受這種大型專業雜誌的采訪。雖說《歌壇》影響力大不如前,也會報道一些八卦,但雜誌的主業依然與樂壇發展相關,諸如“盲客”這種坐擁百萬粉絲的樂評人經常會在《歌壇》雜誌上發表評論。

《歌壇》上一期的專訪對象是齊照,主要內容是齊照對於當前搖滾市場的看法,以及他個人對搖滾的理念,去年雜誌則采訪過戴越,後者是Night盛典最佳專輯的獲獎者,他獲獎的那張專輯曲風變化極大。

換句話說,《歌壇》更青睞那些專業性相對強的歌手,也更關注樂壇變革的趨勢,在五六年前,大概是“藍色”的音樂風格完全固定下來的時期,《歌壇》曾經一連三期發表了對“藍色”的專訪,盤點了“藍色”自出道以來的全部專輯,附加各路專業人士的點評,那三期“翼”全部都收藏了,但網上依然有不少人在求購。

《歌壇》開放的電子版裏,“藍色”專訪的這幾期也是銷售量最高的,直至今日依然在為《歌壇》創造著收入。

在希望采訪“翼”的同時,《歌壇》雜誌那邊也提了要求,他們希望“翼”能夠完整講述《迷霧》和《在23歲》兩張專輯的創作理念,同時對新專的展望也可以透露一下。

這也就意味著,《歌壇》雜誌方麵並未把“翼”當成純粹的偶像組合,“翼”在兩張專輯中表現出的音樂理念一直被專業人士所關注。

“這麼看的話,老謝責任最重。”

謝鳴軒這次倒是一直在線:“你們的想法也要說吧?”

“還得好好思考一下。”